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讓心靈學會“愧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柳延延  

【明心網】博爾赫斯有一首詩,題為“愧對一切死亡”。讀這些詩句,讓人深感震撼,因為今天,我們面對的死亡可能比博爾赫斯所感受到的更加“一切”。“一切死亡”就在我們周圍發生著:清新的空氣在死亡,清澈的河水在死亡,斑斕的樹木花草在死亡,鮮活的各類生命在死亡……

與這些死亡相伴隨的是我們心靈的死亡。我們不會同情了,因為同情可能讓我們上當;我們不會愛了,因為愛是要付出的;我們不會欣賞美了,因為我們失去了那份閑暇的、渴望捕捉美的心境。沒有同情,沒有愛和善良,沒有美,不就是我們自己的死亡嗎?

也許,現代人對羞愧的感覺已十分陌生,他們不能理解博爾赫斯的“愧對一切死亡”是這樣一種內心感受:當看到周圍的許多人陷於困境之中時,我卻能夠過著幸福的生活,這使我難以承受;我的愛一無所得,這是由於我心中的愛還太少,我對出現在周圍的虛偽和欺騙無能為力,是因為我本身還不夠真誠。

今天我們的不幸在於,能夠做這樣的自省太難了,“人們醉生夢死,放縱地生活,人們非常不負責任地生活:人們恰恰將這叫做‘自由’”。是什麼讓人們如此肆無忌憚?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多數人的不幸並非他們過於軟弱,而是他們過於強大——過於強大,以至於不能註意到上帝”。我體會,這不是要我們現代人回歸到中世紀的宗教統治之中,而是呼喚我們在內心培育出對待萬物的敬畏之情,從而能將對自己的愛、同情擴展到自然、他人,擴展到一切生命。就此而言,“愧對”的情感意味著面對苦難、面對“一切死亡”時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