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入室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入室”出自《論語.先進》。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教授學生時,強調要學習禮樂。有一次,他聽到弟子仲由(子路)在彈琴,彈的卻不是《雅》、《頌》一類的古樂。孔子十分不高興,就說道:“仲由彈琴,為什麼要在我這裏彈呢!”孔子的其他弟子聽見孔子這樣評價仲由,也就都不尊敬他了。
孔子知道後,便說:“仲由麼,他在學習上已經達到了升堂的程度,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這裏的“堂”是廳堂之意,“室”是內室的意思。中國古代房屋建築通常是廳堂在前頭,內室在後邊。孔子以此來說明學生學習的好壞。
“入室”由此而來,指學問達到了精深廣博的程度。後人用“入門、升堂、入室”來比喻學習由淺入深的幾個階段。
發稿:2008年2月16日
更新:2008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