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對聯的意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智真

【明心網】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與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傳統一脈相承,千百年來一直為我國廣大人民所關註並使用,其蹤跡遍及我國廣大城鄉。

對聯起源於“春聯”,秦時始稱“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寫“神荼”和“郁壘”二神或畫出二神的圖像,懸之於門上,意在祈福納祥,鎮邪驅鬼。五代的後蜀主孟昶以工整的格式所題“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為我國第一幅對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用紙張代替了桃木板,對聯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後來,皇帝殿試進士、選拔狀元,常用對聯;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題贈要用對聯;遊覽名勝古跡,也會即興題聯。到明、清時期,對聯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日臻完善的地步。可以說上至天子,下達庶民都能出口成對,張口成聯。私塾學館設對課,科舉考試也要吟詩作對,湧現出劉基、解縉、紀曉嵐、曹雪芹等一大批對聯名家。

人們除贊賞對聯的技巧之外,更多的是對其內涵的推崇。如南朝時王籍寫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動來反襯靜,幾聲蟬噪,愈見林間寂靜;幾聲鳥鳴,更顯山谷博大幽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靜美,悠然而淡遠,體悟到“靜則生慧”的意境。明朝時解縉撰寫的“天當棋盤星當子,誰人能下?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敢彈”,使人明了要有高瞻遠矚的氣魄,須有包容天地的胸懷,境界闊大高深。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是題寫在杭州岳飛墓前的一幅對聯,對聯作者賦予事物以人格化,用“青山有幸”和“白鐵無辜”表現出舉世都為英雄的忠義而感動。表達了後人對岳飛精忠報國的敬仰和對秦檜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痛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明朝顧憲成題寫在無錫東林書院的一幅對聯,顧憲成講學之余,往往揭露社會時弊。此聯表現出讀書人的認真讀書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既有詩意,又有深意,特別是連用疊字,使人如聞書聲瑯瑯,如見學子們的慨然報國之志。

由於對聯一般用古典藝術語言造句和修辭,所以它典雅、精煉、優美,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內涵是聯語的精髓,優秀聯作表達的詠物言志、揚善抑惡等體現出作者的思想、胸襟和品德,感人至深。或濃縮人物一生而成數語,令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亦能夠狀難摹之境如在目前,使人神往之。不僅使人明了聯面的意思,更能夠從聯作的故事中受益而明了善惡是非。此外,對聯又是與書法糅合在一起的綜合藝術,兩者相互映襯,更顯出一種古樸純真、瑰麗典雅的藝術美。

新年貼對聯已成為我國一種普遍的風俗,一直是過年迎新的頭等大事。很多對聯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內涵和文化意蘊,有著與詩詞同樣高度的文學性和審美意義,並以其廣泛的使用價值贏得了更廣泛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