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有節奏的“平常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巫石吉

【明心網】人的雄心豪情,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歲以前,是個“進取心”,才學見識尚未定型,而敢於有所作為。四十歲以後,是個“定力心”,才學見識已經定型,而處事有所斟酌考量。才學見識尚未定型,而敢於有所作為。但是到了六十歲以後,是個“以退為進心”,才學見識雖能看到事情真實的正反兩面,而精神體力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所以說:“中年以後,身體之力往下降落,精神之力往上提升。”雖然未必每個人皆是如此,但是大部份人大概有這樣的氣味。

那是年近四十不惑的一個早晨,開晨會時腦海中一片茫然不知,主管說的應註意事項竟沒一件事聽進去,才逐漸探索年近中年的生命的意義。

那可是一件孤獨而不孤單的事兒,開始著手閱讀思考寫作,以前讀書是望文生字,不知為何而讀?沒有計劃的讀書方式,面臨中年,接近檢驗中年以前的學問根源,才發現中年以前懂得閱讀吸收,中年以後才懂得收放自如。

總覺得匆匆之間,竟來到人生的中繼站,自己不算白活半輩子,有些文章被報章雜志引用,有些稱不上臺面的書法作品被人收藏,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們!如果說:中年以前,身體之力往上提升,那我算是用身體之力換來;中年過後,精神之力往上提升,那目前寫作出書可算是用精神之力升華來。

明了中年過後的處境,看清自己的角色扮演,對於自己的人生過程,方才不虛此生!為何會走上寫作出書這一條路,任誰也很難了解自己內心在思索些什麼?其實,有時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況身旁的親朋好友們!書越鉆越深入,思維越來越寬廣,總覺得中年過後的視野,應該有別開生面的豁然開朗吧!

看著書籍經典,思索體會到:每個時代有著每個時代的優秀人才,優異人才的產生常讓人摸不清為何會形成那樣的人生過程,或許宮本武藏在【五輪書】這部兵書裏反覆談到一項重點:“平常心”,或許可以作為中年以後的努力以赴準則。

其實,“平常心”是一體兩面的,有節奏的“平常心”才最有效益,“節奏”包含多方面,輕重緩急是“節奏”,得失之間是“節奏”,放松放下放手一搏也是“節奏”,它宛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的方式,也就是謀定而後動,或者說:“等待時機”,似乎更為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所以說:“平常心”看似平淡平常平穩平靜平和的處事哲學,然而多了有“節奏”的“平常心”,則看似平常,也變得不太平常;看似平凡,也變得不平凡了。

每個人不只在工作上全力以赴,他還應時常不聲不響地深思熟慮。吉鴻昌說:“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所以不該把“平常心”看成順應自然,若沒有“有節奏”的努力以赴,“盡人事”而“順天命”,相信“不努力是無法體會出真正的平常心”。

將心比心,“平常心”也需要中年過後的深刻體驗,方能臻入化境,懂得“舍”才懂得“得”,它是一種分享的“平常心”,一種“無入而不自得”的怡然自得。

平常心像經典好書一般,在一頁頁書的纖維裏,仿佛還聞得到樹的芳香。

忽然再次體會“無盡藏”的涵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