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花的故事:朝開暮落花-木槿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文/圖 陳運造
【明心網】木槿和朱槿(扶桑)同屬於錦葵科,是外形很相似的兩種花木。要不是木槿為落葉性灌木,冬天會休眠落葉,春天再萌發新葉;以及葉片呈紙質,菱狀卵形,淺三裂,主脈明顯三出,兩面疏生星狀毛等特性,和朱槿的葉常綠,廣卵或狹卵形,兩面光滑有光澤明顯不同,彼此還真不好區分呢!
也叫“水錦花”的木槿,由於常被栽植為綠籬,因此另有“籬障花”之名。又因花朵早上開放,到夜晚就雕謝了,所以也叫做“朝開暮落花”。它的原產地,多數的書都說在小亞細亞。可是日本出版的《園藝百科全書》第3卷1040頁上,卻說不確知它的原產地。從它在我國的栽培歷史相當悠久,《詩經》、《禮記》和《爾雅》等有名古書裏,都可找到有關記載。只是常分別稱為“舜”、“椴”、“襯”和“朝菌”等,不為人註意推知,中國應也是它的原產地之一。
長大以後的木槿,高度約在2至3公尺之間。初夏至中秋開花時,它那單生、腋出的碩大淡紫、桃紅或白色花-,常把花卉淡季的夏天,點綴得多彩多姿,令人刮目相看。
木槿,和扶桑一樣生性強健,是非常容易栽植和繁殖的植物。通常只要剪取長15-20公分組織充實的枝條,斜插在松碎土壤裏,早晚各澆水一次,大約經過一個月左右就可萌芽發根。此後再每隔2-3個月酌量施用腐熟堆肥或三要素化學肥料,快的當年夏天便可開花;否則經過冬天落葉後再修剪整枝,第二年夏天必定準時開放更多妍麗花朵。

我們中國人,不但欣賞花的美,更愛惜花的短暫生命。因此對朝開夕萎的木槿花十分憐惜。唐南陽詩人韓罶 (君平)〈送李明府赴連州〉的詩裏說:“春報穜花細,初筵木槿芳”,以及唐詩中,“世事方看木槿榮”和白居易的“松柏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成榮”¨¨等詩句,都是拿它形容世事的滄桑變化和瞬息無常。
朝鮮半島的韓國人,在李氏王朝統治時期,一直用與國王同姓的“李”花為皇室徽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獨立為“大韓民國”之後,因看上花期特長的木槿,正如同其人民具有的熱烈愛國心,象征欣欣向榮,無窮無盡的國運,所以改采他們稱為“無窮花”的“木槿”為國花,並選五枚白色花瓣,內部都呈粉紅色,越接近花心,顏色越濃的品種為代表。白色代表公正、誠實和廉潔;粉紅色則表示熱情,都十分符合他們的民族性。木槿為其國花,不但是一時之選,而且當之無愧!
過去在中國大陸,種植木槿除了觀賞以外,也常把它當做重要的藥用植物。譬如把它的根和莖皮剝下曬幹叫“木槿皮”、把曬幹的半開花朵叫“木槿花”、洗凈曬幹的根叫“木槿根”、曬幹的葉片叫“木槿葉”-----等。這些以木槿為原料的樂材,分別具有消熱、利濕、解毒和止癢等功效,可治腸風瀉血、痢疾、脫肛、白帶、疥癬和痔瘡等病癥,都是中醫裏常用的藥物。
另外,它的內皮纖維,尚可供制蓑衣和造紙;白色的花還可食用,幾乎全身都被拿來利用,真是又美麗又好用的難得花木!@
發稿:2007年10月26日
更新:200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