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高潔清廉 不拾遺金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

【明心網】為人者可以窮困,或者身處險境,但要深知做人的本份,不可以妄取不義之財,不可以失德損德。

春秋時期,吳國吳王諸樊的弟弟延陵季子有一次外出巡遊,看見路上有人遺失的金子。當時正值五月,天氣炎熱,有一位披著皮衣的窮困砍柴人在此路過,季子於是招呼砍柴人:“把那地上的金子撿起來。”

砍柴人將鐮扔到地上,瞪大眼睛,生氣的說:“你怎麼地位尊貴,而把別人看的這麼卑下呢?你儀態容貌豪壯,說話卻這麼粗野呢?我寧肯在炎熱的五月,穿著皮衣砍柴,難道會去撿他人遺失在地上的金子嗎?”

季子聽後非常慚愧,連忙向這位砍柴人道歉,並請教其姓名,砍柴人告訴他說:“你從外表看是位有地位的人,怎麼值得把我的名字告訴你呢。”說完便離去了。

後人對砍柴人這種甘願清貧困苦,也決不妄取不義之財的德行操守非常贊賞,因為這是我們神傳文化中推崇的高潔清廉、拾金不昧的做人應具備的美德。

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庾信曾為一幅《五月披裘畫》題詩贊道:“披裘當夏,俗非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

唐朝大詩人李白也在《杭州送裴大澤時赴盧州長史》一詩感嘆:“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