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花的故事:荷蘭的國花——郁金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郁金香是屬於百合科的球根花卉。野生的原種大約有150種,以小亞細亞為中心,分布地方相當廣,從意大利、奧地利東部經歐洲到亞洲的日本都有。這些原種郁金香依照開花和形態等性狀不同,大概可分為早春開花的短莖型、年中開花的長莖長花型,以及莖長、花形短闊的遲開型等三類。至於現代栽植的郁金香,則大多數都是經過園藝家們利用各原種優點,交雜培育而成的品種。
全世界的雜交種郁金香,數量很多,包括已經絕種的在內,大約有8000多種。最近經荷蘭繁殖中心登錄的現存品種則在3500種左右。另外,各地每年還育出50種以上新種。由於數量實在太多了,所以應用時不得不再從開花期、花形和姿態等特性上,分成4群15系統,以供選種時參考。
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荷蘭人也是世界上最喜愛郁金香的民族。其本土雖然不是郁金香的故鄉,可是自郁金香從土耳其傳入後,他們立刻對這種杯狀而富有艷麗色彩的花朵發生了濃厚興趣。公元1634到1637年間,在他們的社會裏,甚至發生所謂“郁金香熱”的怪現象,不論貧富,家家戶戶都迷上郁金香,拚命搜集,以擁有稀奇品種為榮。據說∶當時有一位不知名的富商,曾經用8000磅小麥、16000磅黑麥、4頭肥牛、18頭肥豬、12只大羊、2大桶葡萄酒、4桶啤酒、500桶奶油、1000磅乳酪、1張床、1箱衣服和1只銀質酒杯,換取一種名叫“總督”的名貴郁金香種球呢!可見當時荷閑人對郁金香狂熱的一般。
有名的法國大作家—大仲馬,寫過一本名叫《黑色郁金香》的小說。內容說:荷蘭人是最喜愛花的民族,遍地都種著各色各樣的郁金香。可是,在眾多郁金香當中,就是沒有黑色的品種。荷蘭花卉協會因此特地宣布:如果有人能夠培育出黑色郁金香,便可獨得十萬盾荷幣的巨額獎金。
範比爾是一個富有的年輕人。因為把大部份時間都消磨在種植郁金香上,所以曾經培育出許多新奇的郁金香品種。這次,當然希望也能搶先育出黑色的郁金香。
另一個種植郁金香,但並不富有的年輕人—包克斯特,是範比爾的鄰居。為了深恐範比爾比他早先種出黑色郁金香,失去獲得巨額獎金機會,竟不擇手段地到政府辦公廳密告不利於範比爾的事,害他被關進牢,不得不停止培育的工作。
然而,事情的發展,偏不盡如其意。因為在獄中的範比爾,被監獄官的千金—羅莎小姐看上。在雙雙墜入情網後,羅莎便代替範比爾從事未完成的培育工作,並且在愛情力量趨使下,不久即有了成果。
居心不良的包克斯特知道後,又乘著黑夜把羅莎育成的黑色郁金香偷走,兼程趕到領獎的地方—赫倫市,想冒領那個巨額獎金。不過,這次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他的行動早被羅莎發現而尾隨跟上……。面對許多證人和證物,最後包克斯特不得不承認黑色郁金香,確是在範比爾指導下出自羅莎之手。因此,他們不僅得到了獎金,而且很快步上紅毯,結成恩愛夫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經過三百多年演變,荷蘭國內如今雖然不再流行郁金香熱,可是愛花的傳統卻始終不變,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花展仍然吸引無數國外觀光客;就是平日居家生活,亦仍喜歡在窗外、陽臺和庭院裹種植郁金香。這個以風車馳名的國家,除了與海爭地成功為“人定勝天”寫下輝煌一頁外;在郁金香種球生產上,同樣令人刮目相看。每年生產20多億種球,行銷世界各地,賺取不少外匯,對其國家經濟的貢獻,絕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種企業。
關於郁金香的來源,在荷蘭另有類似古希臘式的傳說:在一個古堡裏,有三位騎士同時愛上一位女孩。騎土們為博取歡心,分別把自已珍藏的寶物—王冠、寶劍和金飾送給少女。少女都收下了,無法選擇當中的一位。在左右為難之際,只好向花神—普羅娜祈願,希望她能把這些寶物都變成花,以分享大眾。花神了解其苦心,順手一揮,那些王冠、寶劍和金飾,通通都變成一株株美麗的郁金香。
傳說中的故事,雖然沒有說明少女最後嫁給了那位。可是,卻已告訴我們:郁金香是寶物的化身,是嬌貴美麗的花朵,難怪一直深受世人珍愛。
至於郁金香的英文名稱—Tulip,經考證,是從一個廢棄的法國文字Tulipan衍變而來的,原意為 “頭巾”。其來由據說是:喜愛植物的德國駐土耳其大使—布史貝底斯,1554年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第一次看見郁金香時,被郁金香嬌美的花姿和清淡香氣所迷住,不禁興沖沖地問:“這叫什麼花?這叫什麼花?”他這一問把當時擔任翻譯的侍從給難倒了,原來他也不知道。只好告訴大使那花兒的形狀,很像當地人纏頭的布巾—Turban。沒想到,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直到今天人們仍把郁金香稱為Tulip—頭巾。
原產於溫帶地區的郁金香,本不適於在臺灣的亞熱帶型氣候下生長。可是經過國內園藝家們多年努力研究的結果,發現把進口的郁金香種球,先放在冰箱的冷藏庫中冷藏60-70天,使它在低溫中成長發育後,再拿出來種植,即可正常開花。因此,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輕易地在市面上看到盛開的郁金香花朵,而且只要有興趣,也可以買回種球,親手培植,觀賞郁金香自抽芽、生恨、茁長、萌蕾到盛開而雕謝,香艷精彩的一生。@
發稿:2006年5月1日
更新:200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