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唐詩欣賞:封丘作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
封丘作

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作者簡介】

高適(公元702?- 765) 字達夫,盛唐大詩人。其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近五十歲才出任封丘縣尉這樣的小官,而官場現狀尤其令作者失望,因此強烈的感到不堪作吏,希望歸隱。此詩心胸坦蕩、肝膽照人,深具感人的力量。漁樵:捕魚和砍柴。孟諸:古代澤藪,這裏泛指梁宋一帶。乍可:寧可。草澤:荒野之地。寧堪:豈堪、哪堪。風塵:這裏指汙濁、紛擾的仕宦生活。小邑:小縣。公門:指官署、衙門。期:期限。鞭撻:用鞭子抽打。黎庶:老百姓。生事:指生計。南畝:泛指農田。世情:指世態人情。銜:奉、接受。君命:指皇帝的任命。梅福:漢代的南昌尉,謁誠效忠,累次上書。陶潛:即陶淵明。歸去來:指陶淵明的名篇《歸去來兮辭》,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高峰。

【全詩串講】

我本在湖畔山間捕魚砍柴過活,自己覺得一生中活得悠然灑脫。
我寧可在荒野水塘裏縱情放歌,也受不了汙濁紛擾的仕宦生活。
原以為城小官閑沒什麼事好幹,哪知衙門裏百事紛煩還有期限。
讓人難受得心碎的是拜迎長官,用鞭子抽打百姓使人心中傷感。
心中傷感回家來向妻子兒女談,全家反笑我說這些事如今自然。
我應該另謀生計去當農民種田,把世態人情付諸流水慢慢看淡。
如今難見你啊夢魂縈繞的舊山,受了皇上任命能回去也得推延。
這才知道梅福效忠上書是徒然,轉念間想起吟唱歸去來的陶潛。

【言外之意】

此詩全篇分為四節、每節四句,根據內容而依次選用馬、支、紙、灰四韻(註意“者”“回”二字古代韻母分別為“阿”“哀”)。每一節中前兩句是散行句、後兩句是對偶句,形成散行、對偶互用的格局,從對比中顯出流動而不失凝重的感覺。全詩意氣連貫、生動自然,加之作者情真意切、氣勢充沛而造語挺拔,故頗具感人力量。

首節激越高昂,迸發出作者壓抑已久的感情:具有不凡抱負的隱者,屈志入仕、意在施展大才,卻得了個“縣尉”的芝麻官,怎不讓人追悔和憤激不平!次節具體描述作吏之難:除了煩瑣事多還有期限逼迫外,拜迎那些烏七八糟的“長官”和鞭打百姓是使作者難以忍受的事情。第三節是個轉折:一腔悲憤無人可訴,回家給妻子兒女說吧,哪知他們也笑自己,認為當今之世這些事都是正常的。可見人心下滑、世情日非,也反襯出作者真情不泯、正義在胸,難於同流合汙的清高品格。如此看來,就只有辭官歸隱了。眼不見、心不煩,讓時間的流水把這些令人傷感的世態人情洗去吧。末節把作者兩難的處境和矛盾的心情表露無遺:心中想念的舊山不能得見,受了皇帝的任命不敢說走就走,就是皇帝準許辭官,也不知要捱到什麼時候。小小縣尉,就象當初梅福那樣盡忠上書吧,若非皇帝聖明,又有何用?左思右想,還是轉念回來想到高吟“歸去來兮”的陶淵明身上。他才真是說走就走,讓後人仰慕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