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唐詩欣賞:賦得古原草送別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思格

【明心網】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解題:這首詩是作者十六歲時做應考詩的習作。當時科場考試規定,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各種要求和束縛很嚴,因此向來很少有佳作。而此詩不但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也是唐詩中的千古精品。古原:年代久遠的原野。離離:繁茂的樣子。榮:草類開花,也指茂盛。野火:原野上焚枯草時燒的火。遠芳:這裏指芳草一直長到遠處。侵:漸近。晴翠:這裏指陽光下綠草的顏色。王孫:原指貴族子弟,這裏泛指在外遊歷的人。萋萋:茂盛的樣子。

【全詩串講】

古原上長滿了繁茂的青草,每年都有一次枯萎和繁盛。
野火也不能把它燒殺幹凈,春風一吹它又恢復了生命。
芳香彌漫在遠去的古道上,陽光翠綠連接荒蕪的舊城。
又到古原上送別遠行之人,遍地茂盛滿含著離別之情。

【言外之意】

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十六歲的白居易寫下了這首應考詩的習作,並從江南入京求仕。當他去拜謁京都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中便有這一首。顧況看這士子年輕,便拿他的名字開玩笑說:“京城米貴,居也不容易啊”,話中隱含“京城裏不好混飯吃”的意思。但當他讀到本詩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立即大加贊賞,改口說道:“寫得出這種話,居也就容易了”,並把白居易的詩到處向人推薦。可見這首詩在當時就被人贊賞,而且以後就一直被人贊賞了一千二百一十八年,直到今天,我們還要再來贊賞一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本詩的精華和生命力之所在。它描寫的是天賦生命的不屈不撓的捍衛生命權力的精神,是看似弱小、微不足道的生命攜起手來,形成一片不可壓制的美好前景的奉獻精神。野火彌天,烈焰燎原,足以毀滅片片森林和巨樹,但微不足道的小草卻依靠深藏地下的一點須根,一旦春風化雨,便以迅猛的長勢,為大地披上翠綠的新裝、灑上沁人肺腑的芬芳,用自己群體的奉獻,感恩大地,回答烈火的欺淩和虐殺!

在遼闊的原野上,看到連綿千裏的“離離原上草”,仿佛看到了千千萬萬翠綠的小生命,它們滿懷真情、攜手而歌,歌頌著頑強生命的欣欣向榮的力量,鼓舞著一切無辜遭受欺淩和虐殺、心中深藏善根的人們的正義步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