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紅朝謊言

誰是抗日的主力軍(十):雪蜂山大捷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清明

【明見網3月17日訊】讀罷“九評”,知國民黨有兩百多個將軍陣亡,便知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主體表現是由國民黨軍隊表現的,那麼那些具體表現是什麼呢,本文分若幹部分予以細細道明。本處是第十部分,介紹國軍和日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次大決戰,也是中國戰場最大的一次勝仗:雪蜂山大捷。

芷江素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中國軍隊在芷江開辟了遠東第二大盟軍機場,從此該機場成為對日作戰的重要空軍基地。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炸掉了防衛嚴密的日本皇宮。日本大本營大為惱火,立誓要拔除這顆“釘子”,於是策劃並下達了攻占芷江,破壞其航空基地的作戰命令。

芷江素有“黔滇門戶,西楚咽喉”之稱,而芷江機場則是繼衡陽、桂林、柳州失陷後最後一個中美秘密前進基地。雪峰山綿亙數百裏,從東北至西南側對湘西,東臨資水,西靠沅江,地勢險要復雜,是湘西芷江中、美航空基地的天然屏障。蔣介石很清楚,芷江是湘西各戰區軍需物資和兵源的集散地,還是訓練部隊、準備反攻的最重要基地。芷江失守,盟軍對日轟炸將受到極大影響,也必將威脅到陪都重慶。但此處沒有鐵路,山區公路又極為崎嶇簡陋,撤退已來不及。再說,也無處可退。最後,蔣介石下令:芷江會戰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掛帥,率王敬久的第十集團軍、李玉堂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分頭迎擊日軍,並從昆明空運由緬甸戰場抽調的全副美械裝備的新六軍到芷江作為總預備隊,以及駐芷中美混合團5個大隊各一部,美第十四航空大隊一部,各型戰鬥飛機400余架,約20萬兵力迎戰日軍,以確保芷江中美空軍基地。

1945年4月9日,芷江保衛戰開始。日軍第六方面軍第二十軍團司令西一郎,率軍由益陽、邵陽、東安三路向雪峰山東面殺來。

為配合此役,美第十四航空隊早在4月1日和4月2日兩次襲擊上海機場,擊毀日機92架,擊損16架。4月初,陳納德從昆明飛來芷江坐鎮指揮。中美空軍日夜轟炸湘粵、湘桂鐵路和公路交通線,破壞日軍兵力集結和補給。開戰當日,芷江空軍基地派出中美混合團協助陸軍作戰。

4月10日,芷江機場出動大批飛機徹底破壞了日軍後援地衡陽、邵陽、湘潭三角地帶大小橋梁。4月20日,中美混合團第五大隊出動全部飛機,輪番轟炸放洞、紅巖大廟、大黃沙、一四五零高地等日軍陣地,又轟炸長沙、衡陽、冷水灘日占機場,給立足未穩之敵以致命的打擊,迫使這一線敵軍停止了進攻。

北路日軍重廣支隊向雪峰山東麓的新化方面進擊。中路日軍第116師團主力,由隆回經山門,向雪峰山中部腹地猛進。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向新寧、武岡地區進犯。

進攻初期,日軍進展順利,特別是第116師團的挺進部隊第109聯隊,4月11日從寶慶出發,途中未遇大的抵抗,即於4月17日深入到雪峰山中南部龍潭司附近的圭洞。

第116師團長菱田元四郎中將異常興奮,對此判斷,日軍將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拿下芷江要地。該師團長一面命令挺進部隊繼續猛進,擴大戰果,一面與南、北兩路日軍商議,在深入雪峰山腹地之前,各路主力密切配合,從北迂回包圍,將雪峰山南麓尾巴上的洞口、武岡地區的第74軍吃掉。

菱田元四郎中將的意見得到第20軍司令官的認可。

4月19日,各路日軍紛紛調整部署,企圖向雪峰山南麓撲進。但是,正當日軍調整兵力時,戰場情況卻風雲突變,使菱田中將的計劃頓成泡影。

北路重廣支隊前進到韶山地區丘陵山地後,遭到韓浚第73軍的堅決阻擊。4月21日清晨,該路日軍冒進到桃林徐家橋時,突遭西邊和北邊兩面山上迫擊炮、機關槍的猛烈轟擊掃射,擡頭一看,四面山上布滿了中國軍隊,始知鉆進了“口袋”。

中國軍隊以發煙彈指示日軍集中的位置,迫擊炮彈如同冰雹似地在敵群中從天而降,哪裏有大群的敵人,哪裏就是一片火海。

北路日軍遂開始展開痛苦的突圍作戰。

南路的關根支隊為了策應第116師團的殲滅戰,決定從西、南兩面對第74軍構成包圍圈。令支隊主力突進到瓦屋塘附近,然後迂回到中國軍隊主力背後,企圖斷其退路。令支隊另一部兵力,向武岡前進。

關根支隊在武陽、武岡地區遭到第74軍狠狠打擊,使之無法前進。

中路第116師團的情況最為不妙。首先傳來的是挺進部隊第109聯隊的呼救聲,第109聯隊突進到圭洞附近,立即遭到第100軍之51師的堅決阻擊。接著,第100軍之63師一部和第74 軍之19師從清山界西進,將敵挺進部隊包圍在叢山大嶺之中,從東、西兩個方向狠狠夾擊。日軍左沖右突,無法擺脫困境,遂搶占附近山頭陣地固守,同時向師團長呼救求援。

師團主力亦處處受到守軍阻擊。中、美混合空軍從4月23日起,不斷出動戰鬥轟炸機,把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傾倒在日軍陣地上。

四月二十七日,日軍第20軍司令官西一良中將見圍殲第74軍已不可能,又一次改變作戰計劃,決定投入第47師團主力,傾力向雪峰山突進,解救被中國軍隊包圍在圭洞地區的挺進部隊,同時,在沅水以東的龍潭司地區圍殲以第100軍為首的中國軍隊主力。

根據司令官的命令,第116師團長菱田中將對本師發出命令:(1)挺進部隊應確保現占據地帶,與師團主力的進出相呼應,準備攻擊龍潭司一帶之敵。(2)加川部隊迅速突破江口附近敵陣地,然後向龍潭司突進。(3)兒玉部隊在攻占洞口後,應首先向江口前進……

日軍的整個企圖是以挺進部隊堅守在雪峰山中,吸引中國軍隊主力於沈江以東龍潭司附近而聚殲之,卻正中中國軍下懷。

此時,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偕同美軍作戰司令麥克魯將軍、參謀長巴特魯將軍一行飛抵芷江,與第4方面軍總司令王耀武將軍一起策劃雪峰山保衛戰下一步的戰略。

何應欽認為,日軍采取多路進攻,分進合擊,意在奪取我芷江空軍基地,作為向重慶進攻的第一步。但是,日軍的多路進攻明顯暴露出兵力分散不足,易於被我各個擊破。同時,雪峰山地形復雜險要,易守難攻,對我軍有利。因此,要采取誘敵深入,待敵進到有利地帶,乃進行全力反攻,將分路進擊之敵各個殲滅於雪峰山區。

基於以上原則,何應欽下達命令:(1)王耀武第4方面軍之100軍、74軍、 73軍會同王敬久第10集團軍之92軍一個師,分別在龍潭司、雪峰山南麓和新化地區吸引阻擊敵人。(2)第六戰區胡璉第18軍火速從鄂西南下,撥歸第4方面軍序列。其部隊應從辰溪、淑浦插入雪峰山東面的新化地區,再沿雪峰山東麓南下至隆回,截斷湘黔公路,與北進之湯恩伯軍會合,將日軍關閉在雪峰山區。(3)湯恩伯第三方面軍第94軍和第26軍(一個師),從廣西邊境前出雪峰山南麓,配合第74軍,包圍殲滅南路日軍,並北上至隆回,與第18軍匯合,完成封閉雪峰山之敵的任務。(4)陸軍總司令部直轄廖耀湘之新6軍,從雲南空運湘西,配置於芷江、安江地區,為總預備隊。(5)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以兩個轟炸機大隊配合作戰。

何應欽同時還要各部隊在運動集結時,充分利用雪峰山作掩護,隱蔽其戰略企圖。

各部隊按照命令積極運動開進。中路日軍之挺進部隊仍在重重包圍中奮力掙紮。

第116師團主力各部,竟相向雪峰山中突進。兒玉部隊於4月29日攻占洞口,打開了沿軍用公路進軍雪峰山腹地的大門,會同其他各部,向江口突進。上萬人的大軍,沿著洞口至江口的山間公路推進。結果,被74軍51師的兩個連堵在了鐵山腳下。

此處地形異常險峻。軍用公路北側是鐵山,南邊是鐵山莊。兩連守軍分別住在鐵山和鐵山莊,居高臨下,用迫擊炮轟擊公路上的大隊日軍。

中、美空軍接連出動飛機,對峽谷中的日軍進行輪番轟炸掃射。

日軍連續發動沖鋒,均未能打開這道“鬼門關”。

第116師團長見情況險惡,未經請示軍司令官,便下令停止向江口進軍,部隊退回月溪,直接北上救援挺進部隊。

奉命退回月溪北上救援的部隊,向北沒翻過幾個山頭,就在上渣坪、土嶺界附近遭到中國軍隊堅決阻擊,被堵住去路,無法前進,中、美空軍跟蹤飛來,又是轟炸又是掃射。使該部日軍陷入死地。

從山門突進的另一股日軍,也在老隘塘附近受到中國軍隊的包圍攻擊,死傷累累,前進不得。

自此,敵20軍關於在龍潭司附近殲滅中國軍隊主力的戰略企圖又破產了。日軍各級統帥部一片焦慮、惶恐。

日軍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頭腦比較清醒。從一開始,他就反對岡村寧次那種不顧雙方戰力實際,狂妄西進的計劃。對芷江進攻作戰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4月25日,日軍第6方面軍破譯了中國軍隊無線電報,得知有相當數量的中國軍隊正陸續空運到芷江。

岡部大將深為憂慮,認為著不慎重指導,參戰部隊恐將全軍覆滅。兩天後,遂下決心放棄奪取芷江的打算。為了撤出陷進雪峰山區的第20軍,他命令第34軍主力立即向長沙附近集結,準備支援掩護第20軍的撤退。但是,奪取芷江是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決定,並得到大本營批準的,他岡部是無權改變這一作戰的。因此第20軍司令官西一良中將面對陷入險境且被分割包圍的全軍,心急如焚,只得於5月3日向各部隊下達命令:各自整理部隊,等待新的命令。

當天,西一良向岡部大將報告:“敵軍集中主力對芷江方面作戰,大大出乎意料。我軍無法按原計劃進攻芷江,請求增加二至三個師團,予敵以大的打擊。”

岡部直三郎的意見是放棄進攻芷江,所以否定了西一良的意見。但他還是把自己的意見和第20軍的請求,一並上報南京的岡村寧次總司令官。

岡村寧次當即表態:可以采納西一良中將的意見,再增加二、三個師團的兵力,繼續西進。…

派遣軍總參謀部宮崎作戰主任卻堅決反對西將軍的意見,此人亦是一個頭腦冷靜的軍人。他清楚地知道: 1944年冬季,就在日軍從廣西向貴州大舉冒進之時,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了適應與美、英等同盟國軍的聯合行動,由守勢轉為攻勢,在昆明設立了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參謀總長何應欽上將兼任陸軍總司令。

陸軍總司令部所轄部隊為:衛立煌的中國遠征軍;以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王耀武為司令的四個方面軍;杜聿明的昆明防守司令部等部隊;共計二十八個軍,七十多萬兵力。

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的精銳,多數已換成美式裝備,有的受過美軍嚴格訓練,戰鬥力特別強。

就在岡村寧次輕狂西進之時,蔣介石正考慮在中、美空軍混合大隊配合下,以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精銳之師,從西南開始全面的反攻。

因此,宮崎向岡村寧次進言:“在雪峰山阻擊我軍的中國軍隊,雖然數量並不大,但全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所轄部隊,戰鬥力不容忽視。從敵戰力等各種因素考慮,要扭轉雪峰山的被動局面,至少還需投入七個師團兵力。因此,現在應該采納岡部將軍的意見,果斷中止芷江作戰。”

岡村寧次無論如何也不願承認派遣軍的失敗,因此,無論如何也不願下令中止芷江作戰,但是,若要向雪峰山大量投入兵力,中國軍隊也必然熱烈響應,大量投入兵力,這樣下去,將出現難以預料的中、日兩軍大規模決戰的局勢。在雪峰山決戰,只有對中國軍隊有利,而對日軍來說,那裏簡直是個無底洞。

岡村寧次痛苦地猶豫著。

雪峰山前線的南麓戰場,湯恩伯的部隊如同出山之虎,前出廣西邊境,撲向日軍,會同第74軍,立即將南路日軍分割包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5月4日,湯軍和第74軍發動總反攻。

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全線崩潰,一片混亂,各自奪路而逃,各級指揮官無法統率指揮自己的部隊。

日軍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現狀。

其第115大隊在萬福橋附近被包圍全殲。關根支隊司令部及其附近部隊,被湯軍包圍,殲滅殆盡。其他各聯隊也在武岡、花園、隆回等地潰不成軍,幾被全殲。

湯恩伯將軍指揮部隊一路橫掃北上,在隆回的桃花坪地區,同南下的胡璉第18軍會師,完成了對敵的全面包圍。

北路戰場,敵重廣支隊從韶山地區拼死突出重圍,進至新化、洋溪地區,又陷入中國軍隊重圍。激戰數日,損失慘重,於5月8日,未待接到撤退命令,即突圍逃跑。幸得前來增援的第47師團主力相救,殘余兵員才得以逃脫。

中路戰場,第116師團各部陷進雪峰山中,被優勢的中國軍隊分割圍殲,戰況空前激烈。

中、美空軍和地面部隊的配合作戰,達到較高的協調和一致。陳納德的“飛虎隊”出動後,驚惶失措的日軍官兵,看見許許多多小黑點從山頂處冒出來: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排成三角隊形,全速向自己陣地飛來。它們一點都不在乎地面上的高射炮,因為那些高射炮還來不及裝填炮彈,炮手就全都嚇跑了。

第十四航空隊從芷江起飛,只需幾分鐘的航程便能到達雪峰山。頭一批中美空軍飛機俯沖下來,投放了重磅炸彈,搖撼著日軍的工事和戰壕,雨點般的土塊,砸得日軍鋼盔啪啪直響。

美國空軍首次使用的凝固汽油彈一著地,立即變成幾十團火焰,就是掉在積水裏,它也能不停地燃燒;它還能把直徑兩米內的人燒成灰燼,就算躲在洞穴和戰壕裏,也會被燒得半死。日軍陣地周圍的溫度馬上劇增,高達數百攝氏度的熱浪燒得日軍鬼哭狼嚎。

雪峰山成了火焰山,火勢從山頂蔓延到山腳,把日軍的前沿陣地吞噬殆盡。日軍攻山部隊像沒頭蒼蠅一樣,紛紛逃離已變成火海的戰壕;他們身上的皮膚,早已被烤得烏黑,只有眼珠和牙齒還勉強能見到一點白色。混合空軍頻繁出動,對重圍中的日軍實行地毯式轟炸,並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在雪峰山中,到處是一片片火海,數萬日軍在火海中痛苦掙紮。

5月9日,菱田師團長終於收到第6方面軍轉來岡村寧次總司令官命令撤退的電報,菱田中將絕望地向師團各部發出命令:“殺開一條血路撤退!”

挺進部隊之殘部乘夜暗偷偷突出重圍,向東逃竄到老隘塘附近,再次被中國軍隊包圍。拼死突圍不成功,且已彈盡糧絕,雖經苦戰,仍全軍覆滅。師團主力被殲滅,殘部在第34軍主力和第47師團的拼死救援下,才僥幸逃脫。

雪峰山保衛戰,國軍總計殲滅來犯及其後期趕來救援的日軍共近八萬,屬中國戰場最大的一次勝仗,也是日軍敗在國軍手下最慘的一次。日軍此役受挫,遂開始全面收縮兵力,岡村寧次一邊布置部隊首先從廣西、廣東等地後撤,一邊焦慮地註視著整個戰爭態勢的發展。

戰後,第七十四軍因戰功卓著,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第二面“飛虎旗”。

《美國紐約時報》對此發表評論說: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不久,這段評論被言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以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為首的日軍代表飛臨芷江乞降。“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