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修煉文化

大隱隱於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廖鳳琳

【明心網】陶淵明曾做飲酒詩二十首,其中深得後人喜愛的一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境呈現出物我交融,與萬化冥合的意趣,令人為之神往。其中前四句,寫出詩人的修養,好一個“心遠地自偏”!

不過陶淵明所謂的“結廬在人境”,這個“人境”,可能是在一個有村民聚居,有人群來往的市郊村莊,應該不至於太吵雜,因為南山在望,小園東籬之下,還可捕捉到夕陽余暉、山嵐四起、倦鳥迎著落日歸巢的自然美景,那麼他對車馬的喧鬧聲無動於衷,能采菊賞景,怡然自得,看來好像不是太困難的事。

陶淵明仍然強調“心遠地自偏”的主控性,既有車馬往來的紛擾,自然少不了人情的酬酢應對,恐怕最難是難在這裏,在人情的往來中,要能避去虛與委蛇的繁文縟節,不受牽引,不被幹擾,始終保持一份簡單寧靜、恬適率真的心境,直接與天地萬物交相應和,獨自樂在其中,還是需要有相當的定力,陶淵明畢竟還是逃離了官場,歸隱田園去了,未能做到“大隱隱於市”的境界。但心靈短暫的抽離,已讓他體驗到那種返本歸真的自在,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相較於陶淵明,今天紅塵滾滾、市聲鼎沸的“人境”,喧囂復雜的程度恐怕遠遠超過古代,但隱身於各個角落裏默默修煉的人,可能為數不少。他們身在世間道場中,心卻遠在塵俗外,面對詭譎多變的世態,翻雲覆雨的人情,能夠八風吹不動,這種”心靈的超越”,才是真正的“大隱”高人啊!避走山林,眼不見為凈的,只能說是“小隱”,而非真正的超然於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