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憶 梅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傾城

【明心網】墻角的一樹老梅悄無聲息地開了。

梅先天下春,她仿佛是一個春的使者、一位花的先行者,迎著料峭的春寒便盛開了。老枝鐵骨,舊芽新蕊,早秀不知為誰作?風送暗香,雪舞寒顏,紅袖頓覺又添香。詩贊:“煙姿玉骨,淡淡東風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這獨步早春的梅也在向我透露著一個春的信息——又到江南賞梅時,想再與梅醉一場?

賞梅之處頗多,梅的品種之最當首推武漢的磨山,其次便是南京的梅花山,記得去年有友邀約共遊梅花山時,甚不以為然,及至,但見漫山遍野花海如織,不得不自嘲夜郎,驚作井蛙之嘆。那潔白素凈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綠萼梅,胭脂點珠的朱砂梅,紅顏淡妝的宮粉梅……紅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妝玉琢,綠的清翠欲滴,黑的莊重脫俗,枝枝燦爛芬芳,朵朵爭麗鬥妍,盎然春意勃然而出,誠叫人遊目騁懷,信可樂也。如果說這裏的梅稱得上“姹紫嫣紅”的話,那麼姑蘇光福“香雪海” 的梅須得用“天真爛漫”四字來形容了,有詩雲“十裏梅花香雪海”,自從康熙帝時巡撫宋犖來此題下了“香雪海”三字摩崖石刻後,從此“鄧尉探梅”便為傳世盛景。每年的梅開時節,滿山皆白,如墜雪海,“入山無處不花枝,遠近高低路不知”,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幽雅宜人的暗香、探身弄影的婀娜,無不令人擊節嘆賞,心神往之。

甚羨古人,他們賞梅是極講究的,據《梅品》曰:須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等情況下賞梅才更富詩情畫意。可惜今人已無福消受此番奢華了,得一空閑與梅一會足矣,更多的時候只能略憶之一二了。古人又常喜歡把松、竹、梅稱作 “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這知己、君子,梅實在是當之無愧的。梅之最可貴處正在於她的“獨步早春、冰肌玉骨、淩寒留香”,她曾是多少墨客騷人的詩中物畫上景,或詠其風韻獨勝,或描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北宋處士林逋更是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千古絕唱,而我更愛的是“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沈時一般孤另”的意境。

忽憶那一年賞梅時,一時興起想折下一枝梅來,卻不料把梅和自己笑成了一團亂顫的花枝,最終也沒能折下,反笑落了一地的梅花,引得路過的老農心疼不已:作孽啊作孽!從此再不折梅。

爾今又是一年花開時,不知我憶梅花梅花可曾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