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說話的藝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出外講學、遊覽,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點幹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裏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一貫能言善辯。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盡管費盡口舌,可農夫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幹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於是他走到農夫面前,笑著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偶然吃了你的莊稼,不是很難避免嗎?往後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的意思也消釋了,於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不中聽。”

看起來,當一個人願意善意地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時,無須多言,就容易化解矛盾,但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大道理去要求別人,話雖多反而會激化矛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