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五十個城市出現地面沈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3月22日訊】(中央社臺北十一日電)中國科學院院士薛禹群在「二○○四科學發展報告」中指出,中國地面沈降問題嚴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積區域性擴展。目前近五十個城市發生地面沈降,年均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億元人民幣。新華社引述報告說,中國大陸華北地區出現地面開裂、房屋倒塌、下水道排水不暢、水質惡化等問題,沿海地區的地面下沈使風暴潮危害範圍擴大,海岸向內陸侵移。地面沈降對低窪的沿海地區產生負面效應和危害,大幅增加低窪濕地面積,使耕地沼澤化。
薛禹群指出,中國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地面沈降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積區域性擴展,由於深部含水層開采量增加,同時表現為由淺部向深部發展,形成以長江三角洲地區和黃淮海平原地區為中心的兩大沈降區域。
根據調查,中國近五十個城市發生地面沈降,沈降面積四萬八千六百五十五平方公裏,年均直接經濟損失一億元以上。薛禹群認為,造成中國地面沈降的成因,主要是地下水長期超量開采,以及第四紀以來的的活動斷裂和構造沈降,加劇災害的發生。
中國大陸近二十年來地下水開采量,以每年平均二十五億立方公尺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從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十四,增長至二○○○年的百分之十九點八。
華北、西北地區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和百分之六十六,河北、北京、天津等屬過量開采。
發稿:200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