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唐詩欣賞:渭川田家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思格

【明心網】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以自然清新的白描筆法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以此抒發了自己急欲歸隱、希望盡早找到人生歸途的心情。斜光:夕陽斜照的光。墟落:村落。窮巷:偏僻、僻靜的小巷。野老:居住在郊野的老人。荊扉:荊條編的門,即柴門。雉:野雞。雊:野雞的鳴叫。蠶眠:蠶子的生長階段叫“眠”,這裏指吐絲前的最後一眠。閑逸:閑情逸致。悵然:心中惆悵的樣子。《式微》:《詩經·邶風》裏的一篇,其中反復出現“式微,式微,胡不歸?”作者借以抒發急於歸隱田園的心情。

【全詩串講】

夕陽的余光斜照著村落,僻靜小巷中牛羊正回來。
村裏老人掛念放牧小孩,拄著拐杖在柴門口等待。
青秀麥地裏咕咕的野雞,蠶兒吐絲前桑葉也稀稀。
農夫們扛著鋤要回家裏,見面後說話間親切不離。
於是羨慕這兒生活閑逸,惆悵的吟“式微”急著歸去。

【言外之意】

夕陽西下,好象太陽跑了一天,也要回去休息了;斜照著的村子裏,人們正趕著牛羊從僻靜小巷中回家;老人盼牧童回來,在家門口候望著;連麥地裏的野雞也呼雌喚雄的找伴同歸;桑葉稀疏時,蠶兒已經準備好吐絲作繭,為自己找到了歸宿;農夫們扛著鋤頭往家趕,雖然相見絮語兩依依……如此種種,都在反映著一個“歸”字,以此反襯作者唯獨自己無所歸,後悔自己歸隱太遲、受盡混跡官場的孤單和苦悶。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要害,是作者前面八句詩意盎然、自然清新的晚歸圖所要點睛的部份。但作者仍不直說,只借《詩經》語句婉轉而言,反而起到更好的強調作用,並且大大增加了全詩的韻味。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