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明枕與神錦衾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唐憲宗元和八年,大軫國的使臣來到京城長安,向憲宗皇帝進獻重明枕與神錦衾。他說他的國家在離東南海三萬裏的地方,正當朱雀七星中最末一星宿軫所在的位置,因此叫“大軫國”,國中有丘禺、槁山(“合丘禺槁山”,見《山海經》)。重明枕長一尺二寸,高六寸,光潔透明勝過水晶。枕中有樓臺。樓臺的四方有十個道士,手中持香執簡,在枕中循環走動不止,被稱為“行道真人”。枕中樓臺上的瓦木丹青,以及行道真人頭上的簪子,身上的帔衣,清清楚楚,通瑩如睹水中物。
神錦衾是用水蠶絲織成的。二尺見方,厚一寸。上面呈現著五彩的龍、鳳圖案,都非人工所為。大軫國有用五色石砌成的池塘,采來大柘葉,在這池塘中養蠶。這種蠶剛生出來時象蛟蟲的眼睫毛那樣小,在池中遊泳,可長到五六寸。池塘中還長有挺拔的荷,即便狂風吹刮它也紋絲不動,葉片最寬大的可達三四尺。水蠶生長十五天後,就自己跳到荷葉上,在上面結繭。繭形如方鬥,天然呈五色。大軫國的人就將這五色繭繅成絲,織成神錦。這種水蠶絲,又叫“靈泉絲”。
憲宗皇帝見到神錦被時,大笑著對身邊的嬪妃們說:“這用來裹嬰兒都不夠大,怎麼能給我作被子呢?”大軫國的使臣說:“這條神錦被是用水蠶絲織的,遇到水就會舒展開。水火相克,遇到火就縮回來。”說完,這位使臣走到憲宗皇帝跟前,讓四位宮人將錦被張開,口中含水一噴,錦被立時舒展成二丈見方,五彩斑斕。憲宗皇帝看了,贊嘆地說:“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不都是這樣嗎?”又讓人將神錦被靠近火,不一會兒,錦被回復如初。
中國古代工藝之發達,可以說是令我們難以想象的。可是作為在現代中共那一套歷史觀教育下的一代人,常常將史籍中的一些現代人不可為的記載視為傳說,斥責是古人的杜撰。其實,正如以下文章所說:“上面呈現著五彩的龍、鳳圖案,都非人工所為。”如果沒有神關愛於人,傳授人各種技法,人那有本事做出這樣巧奪天功的物品。
(出《杜陽編》)
(正見網)
發稿:200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