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杏林漫步〗忘憂草─萱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容子 整理

【明心網】

萱草雖微花
孤秀能自拔
亭亭亂葉中
一一芳心插
[宋]蘇東坡

萱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圖片:金針花)

萱草又名“諼草”、“金針”、“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註》稱之為“丹棘”;《說文》記載為“忘憂草”;《本草綱目》名之為“療愁”。

萱草。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就是忘的意思。朱熹註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

萱草既可入藥,又可作菜肴。喚作黃花菜,也叫做金針;《本草綱目》載曰:“今東人采其花而貨之,名為黃花菜。”

歷代醫書討論萱草甚為詳細,《本草註》謂:“萱草味甘,令人好戲,樂而忘憂。”晉代嵇康在《養生論》中寫道:“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蠲通“捐”,是拋棄之意)。《本草求真》謂:“萱草味甘而氣微涼,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清同治期間,江南的費伯雄於《醫方論》說:“勞者,五臟積勞也。傷者,七情受傷也。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憂愁太過,忽忽不樂……萱草忘憂湯主之。”

萱草花有藥食同功的雙重功能,不但營養價值極高,且有極好的健腦效果。另外,據吳李久華在《延壽考》中云:“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群芳譜》記載:“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氣,不可多食。”。

藥食俱佳的金針菜,傳說與神醫華佗有關。在瘟疫流行的東漢末年,華佗在江蘇泗陽行醫時,忽然曹操派人來請華佗為他治療頭疼之疾。華佗不從,曹兵以刀相逼。當天夜裏,華佗轉輾反側不能入眠,朦朧中見一仙人,吩咐華佗如此這般,然後把金針向他懷裏一扔,便飄然飛走。華佗醒來,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針。翌日華佗含淚向送別的人說:“今有一束金針,送與你們解救災難!”說完手一揚,一束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隨著金光望去,只見漫山遍野長滿了葉青青,花黃黃的植物。人們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的止住了瘟疫。金針菜從此傳遍各地,經過人們的嘗試,不僅能治病,而且還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