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氣的沈瓊枝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一鬥 整理【明心網】明朝時,常州有個貢生(優等的秀才)叫沈大年,五十多歲了,靠教書維持生計。沈大年有個姑娘叫瓊枝,不但人長得很美,還能吟詩、挑繡,寫得一手好字。
一天,媒婆來為揚州鹽商宋為富說親,說宋家在城裏開了五間典當鋪、十家銀樓,又花言巧語說,宋鹽商雖年過半百,自妻子死後再沒有娶過,這是一等一的好親事。沈大年本想鹽商粗俗,但想後半世能有個依靠,就答應了。過了些日子,宋家把聘禮擡來,但見綾羅綢緞、金銀器皿,五光十色,可瓊枝連頭都沒擡。不久,宋家寫信要沈大年把女兒送到揚州成親。船行了三晝夜到了揚州,沈大年和瓊枝在大豐旗客棧歇了腳。第二天宋家派人來說:“老爺讓把新娘子用轎子送到府上,沈老爺就留在店裏住著,叫賬房用酒席招待。”宋府管家來催,無奈父女灑淚而別。
轎子擡到宋家大門。一個老媽子正候在門口,說:“可是沈家新娘子,請下轎吧,從小路進去。”瓊枝忍著氣,從轎子裏出來。老媽子領著瓊枝,沿著一條小路,曲曲折折來到大廳。瓊枝在廳坐了會,也不見宋鹽商。對老媽子說:“請你家老爺出來!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麼“低三下四”的,他既要娶我,怎麼不張燈結彩、挑個黃辰吉日,倒象娶妾一樣?”老媽子忙到後邊通報。那宋鹽商正算一筆細賬,聽了氣紅了臉,說:“我們這樣的人家,一年要娶七八個妾,都像她這樣淘氣起來,這日子怎麼過?”他想了想說:“你去對沈家新娘子說:‘老爺今日不在家。請她先去屋裏休息,有什麼話,等老爺回來再說。’”瓊枝也不著急,在後花園獨自消遣起來。
一天沈大年在街上喝悶酒,聽隔桌子上的人說:“宋府最近又娶了房妾,人生得美艷,只是脾氣不好,宋鹽商不敢近她。”沈大年知道受騙了,就去宋府評理。門房說:“宋老爺不在家。”沈大年無法可想,就把宋鹽商騙婚的事前前後後寫了狀子,告到江都縣。知縣收了宋鹽商的銀子,說:“你自己私送女兒上門,這顯然就是送來做妾的。”把狀子駁了。
瓊枝過了幾天,聽說父親打輸了官司,被押回常州去了。這天晚上,瓊枝就說通了丫環,從後門逃走了。瓊枝怕宋鹽商追到常州,就連夜坐船去了南京。
到了南京,她在玉府塘手帕巷內租間房子,掛個招牌,以刺繡、寫詩為生。一時,上門的人絡繹不絕。一天瓊枝回來,見兩個公差拿著片子,等在門口,說:“不用進去了,跟我們走吧!”瓊枝說:“我又沒犯法,哪有攔門不讓進的。”公差只得讓她進去。瓊枝進屋整理了個包袱,差人嚷道:“我們為了你的事等了半天,難道連茶也不能吃嗎?”瓊枝看他們想錢,不理睬。到了縣衙,知縣說:“我聽說你能做詩,能不能當面做一首?”知縣就指著堂下的槐樹做題目,瓊枝就朗朗吟了首詩,又快又好。知縣很佩服,批了公文,叫差人押她回江都縣。
瓊枝和差人上了船。一會船家來要船錢,兩個差人拿出公文,橫眉瞪目說:“這是什麼!我們辦公的人,不問你要已經是客氣了,還敢向我們要錢!”船到了江都縣,靠了岸。差人問瓊枝要錢,瓊枝說:“我昨天聽得清楚,你們辦公事是不要船錢的。”兩個公差氣得臉色發青,只得押她上岸。江都知縣在大堂上嚇唬瓊枝,瓊枝說:“宋鹽商仗著財勢,欺詐行騙,強占我為妾,你不捉他反來捉我。為人該有三分天良,不要被錢財蒙了心眼!”說得知縣啞口無言,命將瓊枝收監,一面派人去向宋鹽商請功。宋鹽商聽了很高興,但他想上次和沈大年打官司已經花了很多錢,這一次就裝糊塗,不提酬謝的事,只說希望早日將瓊枝判還。知縣見差人空手回來,惱羞成怒,“都像他這樣不拔一毛,叫我喝西北風?他既這麼說,我偏不判她”。這時又收到南京知縣的信,見裏面大有回護之意,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在公文上批了個“證據不足”,叫差人去將瓊枝放了。
瓊枝出了獄,當天下午就高高興興回常州和父親相會去了。
狡詐的鹽商,貪婪的公差和腐敗的縣官在一身正氣的沈瓊枝面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再也狡猾不起來,貪婪不起來,腐敗不起來,就是因為一正能壓百邪啊。就像曾子說“雖千萬人,我往矣”,人心裏沒有了對他們的害怕,他們也就不能存在了。那惡的東西其實什麼也不是。@
(根據《儒林外史》)
發稿:2003年10月19日
更新:2003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