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貪汙腐敗的土壤和條件究竟是什麼?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史靜靜九月十五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一篇題目是《正確認識反腐敗問題》的文章。這篇文章雖然提到腐敗的根源在與共產黨政府的“領導機關”和“制度”上,但文章作者依然沒有正確認識到腐敗的真正根源是人民缺乏信仰和喪失對未來的信心。人民缺乏信仰和喪失對未來的信心,是共產黨政府一手造成的。共產黨至今還是沒有正確認識到腐敗這一真正根源,反腐敗就治不了本,中國的人民雖然會因政府和社會的腐敗遭受最大的痛苦和作出最大的犧牲,但政府和社會的腐敗也必將最終摧毀共產黨政府本身。
人們會因為信仰按照一種道德標準去做。宗教提供人們一種道德標準,信仰宗教的人擁有了抵制和反抗腐敗的精神力量和行為準則。中國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是無神論者,都不信仰任何宗教,都不受宗教的約束。過去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無論在中國發生了多少政治悲劇,我們還是可以肯定,在中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對共產主義抱著一種雖然不現實,卻是美好的希望,共產黨的領導人普遍把共產主義當作自己的信仰。然而,在鄧小平時代共產主義的理想被拋棄之後,共產黨的領導人中也沒幾個把共產主義當作自己的信仰的人的時候,中國社會出現了信仰真空。這個時候如果共產黨政府開放宗教信仰自由,讓宗教信仰填補社會出現的信仰真空,而不是限制和壓迫宗教信仰的自由發展的話,整個社會,包括共產黨政府在內,就還能夠維持一種道德準則。共產黨政府沒有正確認識到這個問題,沒有這樣做,於是從80年代開始,信仰真空摧毀了社會道德準則,腐敗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以加速度的形式蔓延和升級的。
腐敗的另一個根源也在於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在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迅速是一個事實,然而今天的經濟繁榮不等於人們對未來的繁榮和穩定有信心。我們看見的事實正好相反,官員見利就撈,小官小撈、大官打撈、高官讓子女親屬攜款外逃,“寧死不屈”,這是共產黨政府的官員對共產黨的未來沒有信心的明確表現,如同當年國民政府放棄大陸逃往臺灣一樣。我們看見的事實還有國內商人賺到了錢不是移民國外,就是大肆揮霍及時行樂,毫無把利潤投資未來的正常概念,反而是外資不斷湧入中國市場,這是中國的商人對國家未來政策和政府的穩定沒有信心的明確表現。於是,商人和官員相勾結,把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變成了“無官不商”的官商勾結貪汙腐敗經濟。
缺乏信仰、失去道德準則、上上下下對國家未來政策和政府的穩定喪失信心,人們也就不再替自己和後代的未來著想,這就是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中國共產黨政府並沒有正確認識到這才是真正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了這個根本所在,誰能夠相信中國共產黨政府能夠在解決信仰真空和人民對未來喪失信心這兩個方面找到出路?
(史靜靜 1998年9月17日寫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本文摘自中國民主正義黨“反腐敗論壇”舊版保留貼,重新刊登。〕
發稿:2002年4月15日
更新:2002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