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之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小魚兒一說到愛國,人們往往想到忠君。朝朝代代,人們把愛那個皇帝當成愛國。但是,那個君王也是人呀,他也會犯錯的呀。如果當了君王就不會犯錯,為甚麼會改朝換代呢?
皇朝到了末代,往往君不君,臣不臣。此時,政權可能就要易主了。所以如果你說愛國就是愛那個君王,愛那個政權,我說這個定義就是不合理的。因為那個君王和那個政權是會變的。明朝時愛大明,清朝時愛大清。不是嗎?後來國民黨叫愛國,共產黨也叫愛國。愛誰?實際上不就是要人民愛他們自己嗎?
但是,愛國怎麼能定義成愛那個政權,愛那個領袖呢?如果那個政權像「殷」,如果那個領袖像「紂王」,那麼人民應該愛他們嗎?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歌頌武王伐紂,卻沒有人為紂王打抱不平呀。
我們維護政權,維護領袖,目的是要那個政權,那個領袖成為人民真正的好當家,好管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人民呀。
所以,正確的事君之道不是將君王領袖捧為至高無上的獨裁者。孔子教給人們的事君之道是:要以正道事君,對君王的過錯要當面規勸,犯顏直諫。如果行不通,寧可不幹。自古以來,溜須拍馬者,從來不是忠臣。
如果那個君王、領袖,隨便怎麼幹,大家都說他偉大、正確。那麼,我們不是愛國,而是在犯罪。對歷史、對人民,也對自己──犯罪!
(華僑時報)
發稿:2001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