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中國什麼地方的農民達到了小康水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7日訊】在上次國家統計局發表的統計數字時,我就根據我們那兒農村的實際情況在網站貼了一篇,但是網管沒有讓它出來亮相。其實,我的帖子絕對沒有越界的,不知道為什麼被K了,很想找網管理論理論,可是轉念一想,網管也不容易,網管也要被人管呀,在我們這個犯了政治過敏癥的環境裏,網管的眼睛確實是要雪亮才好。

今天看了這麼多網友的帖子,我終於忍不住又跳了出來說幾句,希望這次不會被K。

農業部長的牛是吹大了,但是人家總不能在全國一片“總體實現小康水平”的大好形勢下唱反調吧,要是他說了實話,人家那麼多的領導、經濟學家還有那個國家統計局的臉往哪兒擱呀?就像“大躍進”那時放衛星一樣,人家畝產1萬斤,我總不能向黨中央報告我那裏的畝產實際只有幾百斤吧。這就是形勢,“大躍進”是要“趕英超美”,現在是為了實現“三步走”的第二步。所以,我認為網友們沒有必要去罵部長,而應當去反思我們到底哪兒出了問題。

小康水平是什麼水平?鄧小平先生當年提出是“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按今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字表明(GDP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確實差不多。後來為了證明這一點,國家統計局又發布了一個居民生活水平的調查,而更多的是經濟學家們到處計算所謂的恩格爾系數。我想,這樣的數字對領導人似乎比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更有意義,日子怎麼過大家自個兒清楚。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也有不少人過上了比小康還寬裕的富裕生活,但是,城市的霓虹燈並不能掩飾農村的困境,大款們的寶馬香車美女名犬並不能掩沒大多數人的油鹽醬醋粗茶淡飯。

我家在江西農村,王安石的故鄉,我最後一次下田忙農活是1999年的炎暑,那兒的情況跟李昌平上書國務院的信中所描述的差不多。我姑爺、姑姑在鄉下小學教書,都20多年工齡了,一個月工資才400元不到(因為姑爺評到了高級教師,要超過400)。400元估計還不夠一些領導一個月的抽煙錢,但是,如果工資按時發放,姑姑家在鄉下絕對算得上小康了。7月份,我打電話回去,才知道姑姑已有1年沒有領工資了,而姑爺也欠了4個月。8月份,我回了家一趟,那時鄉政府在準備收早稻,然而父親臉上並沒有點喜色,原來早稻價格是34元/100斤,我們那裏畝產一般500-600斤,一畝地的收入200元不到,除去勞力,光算上種子、化肥、農藥、公糧、鄉統籌就差不多了,還要攤上這稅那費的這日子怎麼過?何況,馬上又要開學了,這學費咋辦?偶然碰上鄉黨委書記,我說起這些情況,他倒很平靜,他說糧價是國家定的。我們談了會兒,他發起了感嘆:“現在鄉村兩級財政都空了,好一點的部門(如工商、稅務)都實行垂直管理,鄉財政要養那麼多人,只有找農民。今年糧價這麼低,收糧肯定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即使把所有的糧食任務都收齊了,今年還要欠財政3-4個月的工資。”過了一陣又說:“不過怎麼講,我們鄉沒有拖縣裏的後腿,各項任務都完成的很好,我們這裏只拖欠老師工資4個月,很多鄉都拖欠10幾個月了。”聽了這話,我感到很悲哀,久久說不出話來。撇開我們深惡痛絕的腐敗等等因素來說,目前農村這套財政體制確實是有問題的,鄉裏一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夠發工資,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民的收入狀況估計農業部長都沒有我清楚。我認為,農村的發展就是在80年代初的“分田到戶”,到86-87年開始通貨膨脹後,就基本停滯了,有的年份甚至虧損(天災人禍不可避免,但是上交的從來沒有減少);到94年(?)前後國家糧食收購價提高,閑余勞動力開始外出打工,農民的日子稍微又好過點;但最近幾年又停滯了,主要是農產品收購價格大幅下跌,而負擔一年比一年重,很多地方農民入不敷出,開始出現土地拋荒(我家那有人貼100多元一畝給別人種都沒有人要)。

後來,媒體開始宣傳“小康水平”的大好形勢,然而,我在《南方周末》報上讀到了李昌平,在SINA讀到了安徽教師罷課,也讀了江西禁書事件,還有從同事那兒知道了江西豐城市農民鬧事的事。這時候,我就老是想:“到底哪裏的農民到了小康水平?“基本上”又是指多少個百分點?”其實,說多少都不關我的事,我擔憂的是我家那裏有沒有上報為小康水平。如果達到了小康水平那麼農民的負擔也就理直氣壯地可以達到小康水平了,那老百姓怎麼過?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也是實事求是,中國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實事求是!希望我們的父母官能多辦實事,少唱口號,這乃中國人民之福,中華民族之福。

希望網管能網開一面,把這篇帖子貼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