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司法新聞的尷尬 -- 數名政府級大盜竟讓小偷得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中共各地官員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的新聞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更離譜的是其中還有好幾起官員貪腐案是藉由小偷的「幫忙」才得以發現,對於從未間斷的貪官新聞,連主管發布大陸司法新聞的法制日報也漸感無奈。法制日報2日在報導中,以一則小偷竊案揪出河北省秦皇島市財政局長姬向午大肆受賄為例指出,要不是四名竊賊偷走姬向午家中的小型保險箱,這名地方官員可能還會穩穩坐著局長的寶座,更不用說會露出大搞錢色交易的原形。
報導以自嘲的語氣表示,「盡管這次偷出貪官的新聞較以往幾次顯得更為生動,但類似的新聞卻已經見過數次了……老是讓小偷『偷出』貪官來,真是讓我們的『監督』尷尬」。
這扁文章批評翠中共多年來一直喊著要強化監督,可是監督卻總是「缺位」和流於形式。前江西省長胡長清在單位評測中,滿意度竟曾高達百分之九十,泰安巨貪胡建學在自白中說,「官當到我們這一級,就沒有人監督了」,廣西玉林「大盜」李乘龍被捕後更直言,「監督機構對於我形同虛設」。
其實,這些貪官們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事實上,中共不僅高官缺少監督,對手握實權的低官,也同樣缺少監督機制。
文章於是呼籲,如果中共不切實強化監督,在「主動發現」上下功夫,建立起「伸手必被捉」的機制,而是坐等讓「小偷偷出貪官」或是由別的案件「牽」出來,那麼未來小偷偷出貪官的新聞就一定還會出現。
發稿:200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