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評中共對高行健獲諾獎的反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27日訊】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霍拉斯.恩格道爾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開年會上,就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公布後得到的反應向到會的國王、王後、王儲、政府官員、院士們和其他人士作了說明。對於來自中共的批評,恩格道爾評論如下:

  瑞典文學院作為一個發獎機構,受到批評是家常便飯。而其中的一個獎是諾貝爾獎,更意味著批評的範圍是世界性的。有些人對文學的興趣是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今年,文學院的新聞公報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詳細分析批判的對象。北京的文章作者從公報中讀解出的想法,讓人聯想到露意絲.卡羅爾的小說《穿越鏡子》(即《艾麗絲漫遊奇境記》續集)中艾麗絲和“笨手笨腳的大個子”的對話。艾麗絲問大個子,他怎麼能讓詞匯隨便表達甚麼意思,大個子回答說:“問題是誰說了算數?”

  瑞典文學院對《人民日報》的文章沒有正面回應。頒獎的決定就象人們的接吻,不必事先征求同意,也不必事後請求原諒。也許人們可以從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獎狀中得到一個答復,這個獎狀是藝術家勃.拉森參考了院士林德先生的意見後設計的:在一塊銅板上鏤空一個中國字“一”,“一”表示惟一的,個人的,而底色是軍服那樣的草綠,並且排列著一些紅星。從遠距離看,“一”的形狀有點象一個人在咧嘴嘲笑,其中之義是不用翻譯的。

  中國官方反對文學院的決定,他們認為文學院的決定包含“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們暴露出的這種緊張讓人驚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的領導人,居然覺得有一個人對他們構成了威脅,而這個人只不過坐在巴黎郊區某個公寓裏,在白紙上寫下了一些黑字。難以想象,要說明語言的力量,還有甚麼比這更好的圖景。

  高行健的個人背景是這樣的,他是一個中文作家,但現在又成了法國公民,在形式上看是法國在她本已經長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名單又增添了新的名字,這些事實可以提醒人們註意,諾貝爾文學獎不象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是按國家、語種或者文化來分配的。這個獎僅僅是頒發給個人的,而不是其它。如果諾貝爾發獎儀式還能顯示甚麼更大的意義,那麼,就是文學的妙不可言的能力:文學能夠使人擺脫自身的文化出發點的羈絆,打開通向未知領域的道路,這也是文學的文本要到達的真正的目的地。一部文學作品絕不會只屬於一個語種,它會屬於所有的語言。在這個意義上,也成為個人直屬於超越所有族群的人性的典範。

http://www.peaceh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