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承載力不足 廣東近500危橋隨時倒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30日訊】繼深圳日前塌橋事故之後,廣東省交通廳29日透露,目前全省一萬八千多座橋梁中,有四千二百多座承載力不足,有四百六十三座幾乎與危橋無異,設計施工都有嚴重問題,如同計時炸彈,隱患甚多,當局正緊急維修加固。太陽報報道,承載力不足的橋梁多是七十年代以前設計建造的,由於當時車輛荷載小,故設計承載力標準低,部分橋梁是以能通行「東方紅」拖拉機為設計標準的。此外還有些建設年代久,已無任何橋梁資料,設計荷載不明的橋梁。根據調查,目前廣東省此類橋梁占了四千二百四十四座。而現狀接近危橋的橋梁中,國道有六座,省道有一百一十座,縣鄉公路則達三百四十七座。
據了解,造成承載力不足橋梁眾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舊橋原設計標準低,遠遠不適應目前的交通流量及車型變化;大多數橋梁在公路改造時未能得到同步改造而造成不少路段線路是新的,橋梁卻是舊的;因施工單位技術水平低或偷工減料等造成質量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西牛大橋、白橋坑大橋、藍口大橋等均屬此類情況。
由於公路體制下放,養路費分段包幹到各市,而又無明確養護費與小修保養費用的比重,致使部分市在編制投資計畫時,極少考慮或根本不考慮老橋的維修和加固費用,使老舊橋得不到及時維修。目前公路上行駛的車輛不少載重標準比規定標準增長幾倍。
總投資近兩億元的揭陽市榕東大橋已成為廢橋;備受爭議的英德北江二橋,其建設完全是地方決策,設計和施工沒有采用省交通部門的專業隊伍。
該橋的橋墩下面就是溶洞,設計上亦存在缺陷。只知收費不予維護亦是原因之一。
廣東省交通廳決定在嚴肅查處偷工減料造成質量問題的人和事,用三至五年時間維修加固,但所需近七億資金,目前困難較大。
發稿:200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