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區每年以10余毫米的速率下沈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20日訊】據有關方面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自1959年至今,天津市區地面沈降最厲害的地方已超過2米。現在市區仍以每年10余毫米的速率繼續下沈。據天津市控制地面沈降工作辦公室有關人士介紹,地面沈降的發生已很明顯地使市區形成20余片雨後積水區。天津市在寶坻以南7300平方公裏的廣大平原區內都存在地面沈降,並形成了市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和海河下遊區5個地面沈降中心區。
地面沈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然因素,如地殼升降運動、地震等。另一個是人為因素,如開采地下水、油、氣等。天津市地面下沈主要是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從1985年開始,天津市已組織實施了五期控沈計劃,采取了停井、回灌,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和層次,調整管網,擴大新開河水廠、漢沽水廠、大港水廠建設,擴建防滲渠、小水庫等一系列措施。到目前,市區沈降速率與1985年市區平均沈降的76毫米已明顯減緩,但仍以10余毫米的沈降速率下沈。
發稿:200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