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新见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 : 徵知在人类历史的开端,全世界各民族都不约而同的有着神造人的传说。在这之后,“大洪水”袭击了人类,成了全世界共同的苦难记忆。但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神话传说却成了现代人语境中的天方夜谭和虚构故事,沦落到只在哄小孩睡觉时才会被人们所提及的尬尴境地。
其实,当我们抱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时,不难发现古代的神话中所包含的巨大信息量并没有和科学的理念相冲突,甚至科学的进展和发现都是在印证古代的神话传说。
沧海变桑田
葛洪在《神仙传》中有一段令人寻味的故事。汉朝时,神仙王远见蔡经有仙骨,有心度化于他,便驾五龙降于蔡经家。王远和蔡经的家人相见后又派人去邀请麻姑。不一会儿,使者回来禀告说,麻姑正受命巡查蓬莱,完事后就会来赴宴。
两个时辰后,麻姑果来赴宴。王远就用仙界的佳肴款待麻姑,麻姑感慨道:“自上次和你见面之后,我亲眼见到东海已3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那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略少了一半,难道又要变作山陵陆地吗?” 王远笑着说:“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相信读过这个故事的人一定都很佩服葛洪的“想象力”吧,可实际上,沧海变成桑田并不是什么神话传说,而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的事情。
众所周知,现代地理学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简单来说,大陆板块一直在以很缓慢的速度移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陆地会变成海洋,而海洋也会变成陆地。
根据科学家们理论推断,世界第一高的喜马拉雅山在30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大陆板块的运动挤压下才缓慢形成了如今的高峰。一直到现在,喜马拉雅山仍然没有停止“生长”。
不止如此,人们也在海底发现了各种远古时期的建筑物。比如,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Yonaguni)南端,人们发现了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形状的建筑。经琉球大学海底考古调查队的调查,包含在石桓岛东南至东西方沿岸的海底,又陆续发现了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拱门、石器及几何图形的海龟雕塑等遗迹。
2001年,海洋学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Gulf of Cambay)水下120英尺处,也发现了两座古城遗址。显然,这些遗迹肯定是在沉入海底之前建造的。如果按照板块漂移学说来推断,这些缓慢沉积到海底的建筑物要经过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所以,东海三变桑田,看似是神话、梦话,却和如今的科学理论完美的契合。
可这又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既然这是现代前沿科学的研究,一千多年前的葛洪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实际上抛开现代观念,历史的记载早已说明了一切。“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81。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晋书》)如此看来,尸解得仙的葛洪,通晓古今未来之事,也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了。
天上方一日,地下已千年
有这样一段传说,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樵夫,一日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他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下围棋,于是把斧子放在一边,驻足观看了起来。观棋多时,童子对他说:“你怎么还不回家呢?”于是王质便起身去拿斧子,可他一看斧子,发现斧柄竟然已经腐烂了。王质感到非常奇怪,怎么一盘棋的功夫斧子就烂了?回到村子里后,他发现村里全都变了,都是些陌生的面孔。而他所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这个信安郡就是如今浙江的衢州,当地依然流传着这个传说。天上方一日,地下已千年,听上去就是个无稽之谈。可是,这个违背常理的现象在科学界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相对论。
1905年,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一起组成了“时空”,而在任意一个惯性系中的观测者所测得的光速又是恒定不变的,也即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还提出“钟慢”和“尺缩”效应。换句话说,运动中的物体时间会变慢,长度会变短。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的话,那么它的时间就会越慢长。说老实话,这一理论对于大部分不研究物理学的人来说,着实难以理解,但它确实已是被科学实验所证实了的。
1915年,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爱因斯坦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引入了引力场的概念,认为我们一般认为的重力,也就是牛顿定义的万有引力,其实并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效应,在重力场中,时空会发生弯曲,时间和空间都会发生变化。
这一理论打破了人们对时间固定不变的固有印象,不得不说是对“天上方一日,地下已千年”最好的科学诠释。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是一个非常为人熟知的神仙之术,只要拿手一点,一块破石头立马变成了价值不菲的黄金。这估计是许多现代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
按照现今的科学理论,将石头变为黄金就是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理论上只要改变元素的原子核便可以做到。现代科学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只要使用高速运动的中子撞击比金的质子数更大的元素,就可以使得该元素裂变,从而转化成金,只不过,金和其他放射性元素混合在一起,要分离它们的代价太高,但是,现代科技总归能实现“点石成金”的技术了。
巧合的是,道家所炼的金丹的常用原料便是汞和铅,而汞和铅的质子数都大于金,汞的质子个数和金元素的质子个数只相差一,换句话说,只要轰击出一个质子,就能使得汞变成金。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轰击原子核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一般的炼丹炉根本达不到这个温度。确实如此,可是,炼丹并不是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而是真正的修炼,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身体会储存大量的高能量物质,炼丹时,修炼者自身的能量也会参与其中。
在七、八十年代,正值中国大陆气功热,许多气功现象已得到当时中国顶尖科学家们的证实。比如钱学森就已经认识到了,气功修炼者可以改变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性:“机理性研究,即基础理论研究,清华大学陆祖萌同志关于气功外气对水分子结构影响研究成功证明,外气能够影响到分子结构,即分子的价键和电子云分布,这说明外气本质可能还是电磁波。”(《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既然气功师或气功修炼者能用自身高能量物质来改变物质的本质,那么古人所说点石成金之术、炼丹术在理论上显然也是成立的了。
结语
其实,科学和神话本没有界限,甚至它们的理念都是相通的,只是许多固步自封的人人为的将其切割。不然为何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信神和创世主的呢?而科学真正的突破,势必需要人类拥有敢于打破现有科学框架的智慧和勇气,不如此,科学的理论无法真正的往前推进,而神言和神迹,或许是一条可以带领人类走向更高科学维度的大道。
发稿: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