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心灵甘露 > 省思感悟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图)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王阳明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王阳明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在王阳明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欲修身 先养心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欲静心 先戒躁

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欲去焦 先宽心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欲心旷 先求简

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

圣人做学问追求“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简单的心追求简单的生活。

欲简泊 先意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资料来源:《传习录》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