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空间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逆风【明心网】忙碌的工作告个段落,终于能回到家乡,享受一下有别于台北的风情,搭着火车,随着与台北距离的增加,心情也渐渐放松。
或许是因为太过于忙碌,仔细算算,上次回家已是一年以前。某次,在公司不经意谈起一年多没回家,同事听到都非常讶异,并要我赶快回家。这时,我这个忙到忘记回家的游子,才发现,或许对一般人来说,一年没回家是很不寻常的。
随着火车驶离台北,离开了高楼大厦,离开了喧嚣与人群,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山坡,另一边是蔚蓝开阔的海洋。又过了几个山洞,来到满是稻田与高山的花东纵谷,而我的家乡,就在这美丽的纵谷南边,那个被人称为“后山”的最后净土--台东。
记得小时候,总认为不方便的台东,关不住我那爱乱跑的心。在台东,没有发达的运输系统,离开家门就必须代步工具。未成年的我们,每次出门得都由爸妈开车接送,总感觉生活少了那么一点“自由”。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的大学四年都在台北度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伪台北人”。
在接触台北的第一年,曾以为我适应了喧嚣,喜爱上了人群,热爱这个四通发达的台湾心脏、希望之都。
那段时间里,表面上我似乎是个热爱台北的台北人,背着包包,带着耳机,随着人群上下捷运,上下公车,以都市人或流行的年轻人自居。
但 “台东之子”毕竟只能当个“伪台北人”,压力与人群渐渐吞噬了我原有的开朗与自适,我开始易怒,情绪起伏越来越大,连我以为早就融入我灵魂中的热情,也渐渐转为冷漠。但我却不曾发现,还以为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独自乐在其中,只有在午夜梦回时,才能在有意无意间,从记忆的幽深角落,找到我那早已忘记的、似乎只留在小时候的单纯快乐。
记得听过这样的说法,说身在台东的年轻人,在还没离开台东时会厌恶这种“好山、好水、好无聊”的乡下生活,但往往在离开数年之后,才知道原来适合自己的,还是这无聊的好山好水。
我当时听了很有感触,但也不能理解,就告诉自己,也许是因为出生在乡下,所以身上留着乡土的血液吧!
坐在开往台东的长途火车上,车厢单调却又稳定的振动,把我的思绪带回故乡的梦土。看着眼前呼啸而过的稻田,我突然了解,其实,人需要足够的“空间”,不是取决于房子多大或是地有多广,而在于生活的步调与心灵的空间。
回想起第一次只身一人踏上台北的土地,于地下街逛了半天,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疲惫感,细想才发现,在人群中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变快了许多,仿佛被人群推着前进。
在都市中,我们不断追求快速的生活节奏,无形之中被推着往前,想慢也慢不下来,不断的抢着那一分一秒。公车开慢了被骂,老人家上下车慢一点被催促,骑机车的右手,始终也停不下来。我们追赶着公车,追赶着即将开走的捷运,急着打卡,急着打开电视深怕错过新闻头条。
表面上,我们追赶着时间,但其实被追赶的却是我们自己。
“先生,验票喔!”车掌先生将我从悬想拉回到现实,抬头一看,眼前不是帅哥更不是美女,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叔,他的笑容,只是一句简单的句子,却让我感受到在台北久久不曾遇过的温暖。我是被时间追赶的受害者,与人的交谈只剩下多少钱等类似语句,生活不免乏味。
出了车站,望着绽放自然香气的蓝天,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承诺,回到台北,我也要试着在人群中放慢脚步,留给自己多一些心灵的空间,这样也许能够更快乐。
发稿:201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