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玩界行话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戴东尼【明心网】前几天上海一位古玩界的老行家老程来我纽约的古玩店作客,老程虽已年过花甲,但精神抖擞,尤其一谈到古玩,更是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可见他对古玩之钟爱。可是当老程讲了一连串话之后,在场的其它几位上海同乡朋友却好似一团雾水,还不禁偷偷地问我:“讲啥么事?”我这才明白,不是老程上海话讲得不好,而是他讲话中用的全是上海古玩界的行话及切口,难怪业外人士难以理解了。笔者现将上海部份古玩界行话阐述出来,以供古玩爱好参考。
吃药:即受骗上当,买错东西。这种上当的滋味往往是很不好受的,就像吃药一样,很苦。但吃药又能治病,就好像买古玩“吃药”多了就会慢慢成熟起来,最后成为资深收藏家或古玩商。
埋地雷:指古玩生意人设圈套,把赝品有意识地置放在它处,并乔装打扮掩盖起来,等待或诱惑那些满脑子想碰运气、买便宜货的人来上当受骗。例如有人将上海市场上买来的假古玩,藏到浙江农村人家里,装成这件东西好像是农村人祖上传下来的假象,然后勾引上海的大买家去买,这种欺诈行为便称为“埋地雷”。
新家生:指赝品。古人称“家生”为器物的总称,“新家生”即新的器物,赝品。
当账:泛指业内人士以物换物,等价交换的一种交易形式。“当”是对等的意思,如成语“旗鼓相当”。
行货:又叫“大路货”,指艺术家或工匠为应付市场需求而批量生的艺术品,往往并不精美。
打闷包:指不准开封检验的买卖,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
妖: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造假手法妖邪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
扒散头:多指对残缺或损坏的古玩进行遮人眼目的修补,它与“修复”不同,修复是公开性的,而“扒散头”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蒙人。
下出笼:指利用他人的生意而偷偷摸摸地私下交易。
输:买一件古玩,到手后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
搬砖头:指不花本钱拿他人的古玩来卖的一种生意经营手段。
掮: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与“搬砖头”相似,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才拿,而“掮”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叫行:古玩在同行之间的买卖。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交易的,交易时的价钱是随市叫喊出来的,后称这种买卖行为“叫行”。同行之间买卖成交的价位,也就称为“叫行价”。
敲锒头:简称“敲”,指古玩生意人在买卖时硬碰硬地交易,多用来说明某桩生意扎实、牢靠。
至尊:“大兴”的反义词,指可靠、正宗的古玩。
生蜡: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古玩。
包浆:又称“皮壳”,指古玩在历史长河中所受熏染,而呈现在外表上的一层包裹物。如有的竹、木、牙、角雕作品上,好像包上了一层油皮,这种油皮就叫“包浆”。因为包浆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所以它是鉴定古玩重要条件之一。
拾漏:买了别人不懂的好东西,拣了便宜。“拾漏”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想看完以上的注解后,再来看老程以下的这段话就不难理解了:“上海有一个开古董店的,整天叫人吃药,不是埋地雷,就是用新家生当帐,还经常用行货打闷包,店里摆的大部份古董老妖的,唯一的几件真东西还是扒过散头的,结果搞得店里的职工经常下出笼,生意输掉。不像隔壁的一家古董店老板,为人真诚善良不骗人,搬砖头掮古董叫行卖得相当好,敲来的古董绝对至尊生蜡,包浆一流,有时还拾拾小漏,生意越来越好。”
发稿:2008年1月13日
更新:2008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