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书端州郡斋壁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刚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包拯(宋,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进士出身。曾任龙图阁学士、开封府尹,官至枢密副使。他一生摧抑强豪,惩办赃官,勤求民隐,办案公正,被人民誉为清官,流芳百世。

端州:今广东肇庆。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郡斋:郡守的府第。端州以产砚著名,地方官以砚向朝廷进贡。从前的郡守,就乘机向当地搜刮“端砚”十倍以上,以赠各方权贵。包拯到任后,严格控制工匠制造进贡的限额,自己不取一砚。后世还传说端州江上,有“包公投砚处”,别人给他的砚,他不要,投此江中,以示拒贿。不作钩:意为不行枉道,即正直办事的意思。其中诗句的解释如下:

仓充鼠雀喜:看到仓库丰盈,偷粮食的老鼠和麻雀就高兴了,因为它们可有的偷了,比喻贪官爱在富裕的地方贪赃枉法。

草尽兔狐愁:杂草被铲除后,兔子和狐狸没了藏身之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法干坏事了,感到很惊恐、忧愁,比喻赃官周围的环境被清理,变的清明了,少了贪利之徒和阿谀小人,再想贪赃枉法不容易了,所以赃官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善终。

勿贻来者羞:不要留下让后来人感到可耻可羞的罪过。贻:留给。

书端州郡斋壁:写在端州府第的墙壁上,用以警示自己和全体官吏的诗。全诗大意是:心地清廉是治理国事的根基,正直处世对自己最为有利。树干优秀终究能成栋梁,好钢不应该折节弯曲。贪官污吏都喜欢聚敛财富,一旦碰上清明之士,将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善终。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实在很多,不要让后人辱骂,羞愧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