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名 气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名”与“气”二字联在一起,可谓如烟似雾,此烟此雾有时足以使那盛名之下的“实”变得虚无飘渺,扑朔迷离。而一些惟名是崇,或为名倾倒被名震慑者,也往往变得识见全无,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错将海市蜃楼当作实地胜境。

南朝人张率,天资聪颖,十五岁时便可写出清新优美的诗文。一次,张率将自己的二十余篇诗作送给一位叫虞纳的文坛名宿,请其品评指点。不料,虞老前辈草草一阅,竟笑曰:“皆为儿戏之作,以后勿再示人,免得惹人笑话!”张率大窘,一恼之下,将那些诗稿全部付之一炬。但他心中不服,数日后,又将自己写的几首新诗再次送请虞纳过目,并谎称是抄录著名诗人沈约的大作。虞纳看罢,拍案盛赞曰:“真乃字字珠玑,妙语天成,名家手笔,果然不凡!”张率不禁笑道:“这些诗并非是沈约所写,都是我的‘儿戏之作’!”虞纳听了,羞得半晌无语。此事传到沈约耳中,便要张率将其诗作送他一阅,他看后大加赞赏,并称自己的一些诗写得还不及张率。此后,被虞纳不屑一顾的张率果然成了颇负盛名的诗人。

另有一个叫做李邕的,眼力识见为名气的烟雾所障,比虞纳还要可笑。邻人肖诚,擅长书法,字写得极见功力,但因不是名家,向为李邕所轻视,称其书法为“信笔涂鸦”。肖诚甚觉不平。一日,他以旧纸作书一幅,拿给李邕,谎称是自己觅来的古帖,经行家鉴定,乃是王羲之的真迹。李邕一看,连声称妙。肖诚故意:“我看不出妙在何处。”李邕郑重其事道:“这就是你不懂王羲之书法的神妙了,你看这笔法是何等的飘逸秀丽,这章法是何等的跌宕奇险,这结构又是……”肖诚忍不住大笑道:“实不相瞒,这幅字并非王羲之真迹,乃是在下‘信笔涂鸦’也。”李邕听罢,面不改色,又看了看字幅,摇头道:“猛一看尚可乱真,但仔细一瞧,就发现这字笔病很多,不像出自书圣手笔。”

虞纳、李邕者流由于惟名是崇,将璞玉浑金当作顽石黄土,而有些人则是被名气所震慑,硬是将顽石黄土当作璞玉浑金。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名震文坛之后,索稿信如雪片般飞来,许多杂志社、出版社纷纷不惜重金买他的文稿。马丁无意再写新作,便将那些被退了多次的旧稿寄出换钱。某日,一家对他的稿子退得最凶的杂志社来信说:“约一年前,敝社曾不幸拒绝采用君之情诗集,如大作尚在君处,恳请掷下为祷,敝社拟将大作全部直出,并准备予君最优惠之条件,将该作品刊发单行本。”马丁找出旧稿看了一遍,觉得就像大学生的作文一样浅薄,无任何价值可言。但他还是把它寄了去。稿子刊出后,读者十分愤慨,均一口咬定,像马丁这样高水平的作家,绝不会写这种胡言乱语的东西,一定是杂志社拙劣的伪造,再不就是马丁学大仲马,乘声名最盛时雇人捉刀。马丁不得不出面解释,那是他初学写作时期的作品。于是读者又对这家杂志社狠狠嘲笑了一番。结果单行本无法再出,杂志社白白预付给马丁一大笔版税,而那个索稿的编辑也因此砸了饭碗。

马丁的故事使我想起当今一些“名家”,他们的作品就像自来水一样,只要龙头一拧,便哗哗猛淌,且永无停水之虞。若淌出的均是佳作,倒可以令人仰慕其才华,然而所憾一些作品其淡如自来水,甚至不如自来水那么纯净,只是婆婆妈妈、琐琐碎碎;无病呻吟、无悲挤泪;老生常谈、索然寡味。我想,这些作品若改署一个无名小辈的名字,恐怕只能成为编辑废纸篓里的嘉宾。  

有名的人可能因名而沾沾自喜,但却无法摆脱现实中的愁苦,无名的人要么为名所倾倒云里雾里的没有了衡量是非良善的尺度,要么为了得到梦中的美名而倾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然而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在“名”与“气的灰烟迷雾中,又有几人可以破雾而识得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