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心灵甘露 > 省思感悟

生命之思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朱国良

【明心网】人总是要死的,但人们对死的认识并不相同。

英国著名作家H•D•劳伦斯说:“死是生命的延续。”这一观点相当浪漫。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死是一个人的旅行到了终点。”在他的心目中,死是很平常的事,大有视死如归的味儿。

我们的文史老祖宗司马迁却从社会学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其实大多数人的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往往介于两者之间——没有如泰山般重,也不会像鸿毛般轻。因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曾经活过和因为他的“活”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留下过真、善、美的印迹,只有这个印迹是存在过的,其价值仅在于此。

伟大的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依我看,这是一个本与末的关系。想想生命都化作荒草尘泥淹没了,哪还有爱情可以演绎。写过一代名著《红与黑》的司汤达长眠于地下,其墓志铭只有九个字:“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可以看出他还是把“活”——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仔细再想,会发现生命是上帝在每个人账户上存放的一笔定额储蓄,生前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却每天都在开支消费它,直到有一天出现赤字。尽管不少人知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不管愿意不愿意,谁也不能避免。但当死神叩响门铃,阎罗派人索命,一般人都是怕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因而,“养病除疾无良方,静心敛气延生命”。不少人就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延年益寿。不少人深知健康是生命的本钱,你可以向银行贷款,却不能向健康透支。一旦透支,就没有偿还的可能。有人追求健康,是为了生命活得爽快些;有人追求名利,竭尽努力,是为了活得舒适。这就使得我们每个人乘坐在生命的列车上,想法各有不同。列车啸啸,车轮滚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循环往复,但都得遵循这一亘古不变的秩序。汽笛一叫,终点一到,所有生命以外的东西都得统统卸下。生前或许你还低吟高诵:“且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生命终结,你肩扛手提的所有功名利禄,全得撒手抛下,因为“生命号”列车谁也改变不了它的行车路线,一旦到站,你就得下车。

生命从零开始,最后又归结为零。好比一个圆圈,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其中的过程则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我们惟一能够把握的。那么,扎扎实实走好自己心中真正向往的路吧!

(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