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明心网】范仲淹(公元898-1052年)是北宋苏州人。
范仲淹小时侯,好苦读,每天读到深夜。他因为家贫,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撒上些菜末,作为一天的饭菜。有时连这也不能保证,他却从不叫苦。他的一个富有的同学看到了,叫人给他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不见范仲淹动一口。那同学问他,他说:“我很感激你的好意。如果我现在就享受这么丰盛的饭菜,以后就咽不下粥了。”
后来范仲淹官当了副宰相,生活仍然十分俭朴,平时不吃两样荤菜,却时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他请求朝廷派人前往灾区巡察处理,却没有答复。他对皇帝说:“如果宫廷中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现在灾区的人好久没吃饭了!”仁宗只得派他去安顿抚慰灾区。每到一处他就开仓赈灾,免除赋税,他还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献给皇帝,皇帝不高兴,将他贬出朝廷。
后来范仲淹到苏州任知州,在苏州南园买了一块地,想给自己盖一所住宅。一位风水先生看了地,道喜说:“谁住这儿,谁的子孙会当公卿将相。”他说:“那就让穷书生住这儿吧!”他就办成了“苏州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自己直到死,也没有像样的宅子住。
他在《岳阳楼记》中说:“不因为自己的地位高了就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地位低了就伤心。作官了,就要关心自己的老百姓。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就要关心自己的国家。那么什么时候会快乐呢?把老百姓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啊!@
发稿:2003年12月19日
更新:200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