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教育改革应由重视师道做起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百志教育是现代西方传来翻译名词,整个概念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西方不同的时代,重视教育内涵都不同,希腊强调人的整体性、罗马强调实用性、宗教时代强调基督教义、文艺复兴时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到了近代,科学就主导了教育内容,到了近代更掺进了商业化思维的因素在内。这种教育思维也深深著影响著台湾当前的教育体制。
中国文化自来就没有「教育」二字的内涵,这是近代才传来,并且一下子主导了我们整个的教育典范,中国人讲的是「师道」。
唐朝人韩愈讲的很清楚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时候以「天地君亲师」建立一个生命的价值体系,这种秩序井然的定位,师生双方对师道的维护与尊重,安定了传统的中国社会。
读书人固然讲究师道,就算不读书仕进,学一门手艺、学一门武术乃至於修炼也得尊重师道,才能在代代相传的传承下,真正领会学问、手艺与功夫的精要。
然而,现在的学生与家长处於这个大环境下,受功利思潮的影响,都不太尊重老师了。 反过来说,也有一些老师并不以自己的身份而自重的。三方面作用下,我们文化传承的机制,整个师道精神正迅速沦丧著。
学校变成学店;老师变成学佣;学生变成学客,文化传承机制被破坏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难道不是整个教育败坏的根本原因吗?我们的文化传承要如何才能建立出深具道德、生生不息的秩序呢?
眼看著教改、一改、又改、再改之后出现的种种现象,笔者以为是不重视师道之重要所导致的现象。我不禁想:到底传统的师道文化,甚么时候才会列入教改的项目之中?师道沦丧,这难道不是全民应该惊醒的大问题吗?
发稿:200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