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珠江水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云山珠江是我国南方的最大河流,源远流长,流经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广东6个省。年平均径流量达3319亿立方米,水量之丰富,仅次于长江。可怜的是,一条水量如此丰沛的河流,今日已被人为污染得不能饮用,真是可悲可叹!
珠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树木生长。山青水秀,终年花果芬芳。众多灵泉甘液,水质甘润甜美,是酿酒的好水。唐代的乐昌灵溪酒,博罗桂酒,宋代的西江万户酒,皆见于典籍。
珠江向来是一条清澈、洁净、风光绚丽的河流,诗人墨客对珠江水作过许多动人的描述。直至20世纪60年代,珠江河仍然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江畔泳场处处。广州荔湾区在1983年还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游泳之乡",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荔湾区内的海角红楼和西郊泳场水质仍然清洁,符合游泳要求,为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和培养游泳名将作过贡献。珠江水被污染,主要是近十多年的事。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本来清澈洁净的珠江水日渐被沿岸工厂矿山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所污染。这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多数未经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珠江成了藏污纳垢的"下水道"、"臭水沟"。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主要是轻工、化工、食品、印染行业,造纸厂就有数十家,制糖厂上百家。他们排出的废液,把珠江水质污染得不成样子。更可怕的是电镀厂、印染厂,这两类工厂的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毒性化学剂,如氰化物、汞、铅、镉、铬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香港禁止的重污染工业, 近十余年纷纷来珠江三角洲设厂,实行污染转移。80年代末期的珠江已污染到鱼虾绝迹,脏得谁也不敢下河游泳。曾是佛山黄金水道的汾江,已成了又黑又臭的"龙须沟"。广州东郊的猎德涌,由于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严重,蠕动着密密麻麻的"红虫",被戏称为"红河谷"。广州著名的水源地和风景旅游区流溪河,近年沿岸建起大批宾馆食肆和猪场、鸡场,直接向河中排放污水和扔垃圾死禽畜,死猪死鸡垃圾随水漂流,使好端端的一道清流,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每次人大、政协开会,代表和委员们都纷纷要求整治流溪河,还广州市民一道好水源,保障广州数百万人口的饮水健康。
广州市区和珠江三角洲的水质已被污染到鱼虾绝迹,当地人已不敢食当地产的鱼,因为这些鱼已成畸形:鳃大、肝大、肾大、鱼嘴变长,有些鱼甚至鱼鳔消失。人吃了引起多种疾病。农产品因受污水和被污染的土壤影响,瓜菜也发生畸变:例如通心菜受铬污染而茎、叶长得特别长,黄瓜全身长满突起,丑陋无比。水中生长的西洋菜和通心菜,过去是广东人的家常菜,现在许多人已不敢吃,怕中毒、怕致癌。
珠江水污染已不限于三角洲地区。近日媒体揭露,原来青山绿水的粤北山区,因采矿和治炼而污染了北江江水。例如70年代建成的大宝山矿,由于治污设备落后和管理不善,选矿洗矿的废水含有大量的硫、镉、锰、铅,仅是韶关市,受污染的有83个自然村,近万亩农田。工业污水沿江南流至英德市的桥头镇,河水被染成又红又黑。土壤含铅量超标44倍,含镉量超标12倍。污水流过的村庄,不只是鱼虾绝迹,鹅鸭死亡,而且村民的癌症死亡率特别高。据曲江上坝村的统计,近年该村死亡的250人中因患癌症而死的有210人,占死亡人口的84%。近20年有400余名青年参军体检,除了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之外,其余无一人体检合格。
国营大矿大宝山矿的污染尚且如此严重,个体和民营小矿山更是可怕了。例如西江上游的隆安、藤县,北江的英德、清远,往往一条山溪便有数十处土法炼金,上百个炼金池。这些含剧毒氰化物的炼金污水四处流淌,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树木雕谢。汇入江河,虽然随着水流增大而有所稀释,毒性略减,但对依赖河水饮用的两岸居民,实际是慢性积累中毒,死了也未知原因呢!
(自由亚洲电台/河山忧思录)
发稿:2002年2月14日
更新:200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