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谁知道胡锦涛温家宝想什么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3月6日讯】据华盛顿邮报报导,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在计划经济的崩溃中看到了马列主义的失败,也看到了中国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缺点--穷富差距越来越大。他们部分人怀疑亚当`史密斯(AdamSmith)和马克思一样错误,尽管他们的错误后果有很大地不同。其结果,新一代领导人更注重讨论实际问题,而不是维护主义。西方的政客当选靠的是宣扬自己想什么,中国的第四代领导核心正好相反。华盛顿邮报驻北京记者葛爱文(JohnPomfret)报道说,一个在社交场合记忆力惊人、酷爱跳舞,家庭出身小店员的儿子,但在共产党会议上几乎从来不敢表达个人意见,也没有去过美国和欧洲,他就是即将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胡锦涛。
胡锦涛从来没有因为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而受挫折。在以政治斗争出名的中国,邓小平等最高领导人几年前在钦定江泽民的同时邪决定了让现年58岁的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接替江拥有核武器和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的中国。
胡锦涛的地位将在明年的中共十六大上得到证实。但为了扶持他上台的努力将在5日开幕的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升温。
胡锦涛可能升为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或者身兼二职,他的晋升是中国领导人换代的一部分,预计在明年中国最高决策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四分之三成员要更换,而权力最大的七名政治局常委要换六人。角逐总理的斗争已经开始,这次为期十天的全国人大上可能露出线索。
胡锦涛和副总理温家宝、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和党内实力派曾庆红都是所谓的第四代领导人。第三代是指七十五岁的江泽民等人;第二代是已故的邓小平等在第一代领袖毛泽东1976年去世后掌权的人物。这是目前中国当局认可的标准划分。
第四代领导人同第三代领导人有很大的不同。第三代领导人仍然可以声称有某些革命资本,例如江泽民曾经参加过上海的学生运动。胡锦涛等人是在1949年中国革命成功之后成长起来的。这批人很少有人在苏联留学,曾经倾心于斯大林主义。但也同他们下面的“第五代”不同,他们当中很少有人在美国或者其它西方国家留学。
他们大都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胡锦涛和温家宝等人长期在贫穷地区工作,胡和温两个人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分配到甘肃。
美国汉密尔顿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中国新领导人一书作者李成最近说,“他们部分人怀疑亚当`史密斯(AdamSmith)和马克思一样错误,尽管他们的错误后果有很大地不同。其结果,新一代领导人更注重讨论问题,而不是维护‘主义’。”
他们所要维护的只有一条:共产党对权力的垄断。他们的思想工具就是民族主义。
这可以通过胡锦涛1999年5月9日讲话看得出来。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两天后,胡锦涛在中央电视台上罕见地发表讲话,保证政府支持“所有遵守法律的抗议活动”。当时数万人上街游行,有些地方出现暴力活动。胡锦涛的策略看来获得成功,共产党又掌握了控制和领导权。
胡锦涛集中体现了第四代的特点:重权力,不重意识形态。在党的会议上,据说他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名西方外交官说,“他被看作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即使他身边的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从来不越线。他讲话用词准确。”
胡锦涛是六十年代在甘肃省首先被宋平发现。强硬路线保守派人物宋平向当时的自由派领导人胡耀邦推荐了胡锦涛,胡耀邦提拔胡锦涛担任共青团最高领导。八十年代中期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胡锦涛允许自由派知识分子在那里,躲过北京的批判。但几年之后,他作为西藏自治区书记,帮助策划了严厉镇压行动,平息西藏人抗议北京统治的活动。
一名亚洲外交官的话说,“他相信任何东西吗?谁知道?在你们美国的总统竞选中,候选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人民才能获胜。在中国,他们要保持沉默才能获胜。”
他们的另一特点就是政治变色龙,要不断随着党的路线改变自己才能生存下去。以总理人选、现任副总理温家宝为例。
1989年5月18日,当时的共产党总书记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劝说抗议的学生离开。有张照片显示,赵紫阳同公共汽车上的学生谈话时,赵的亲信之一温家宝跟在一旁。温家宝能逃脱对赵紫阳人马的清洗、躲过对抗议学生的镇压和逮捕,显示他的应变能力,并从一个政治改革专家变成一个经济专家。作为忏悔的一部分,过去十年来,他在公开场合总是身穿毛式服装。
温家宝在党内和政府内地位都在上升。朱熔基总理委托他领导1998年的抗洪斗争,银行改革和农村问题。他还参与制订第十个五年计划。
中国接班斗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即将退休的领导人是否或者如何在明天施加政治影响。
即将退休的江泽民希望保持影响。他打算通过61岁的曾庆红和57岁的李长春施加这种影响。全国人大委员长、天安门镇压的策划者李鹏希望提拔自己的亲信罗干。但朱熔基支持谁还不清楚。
在第四代领导人中,只有江的亲信曾庆红同美国打交道最多。天安门镇压之后,曾庆红同布什政府密切合作,安排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BrentScowcroft)秘密访问北京。一名欧洲外交官说,曾庆红是少见的“能力强、出类拔萃”之人。但江泽民试图把他提拔为政治局委员却没有成功,试图把李长春调进北京担任副总理也没有成功;但他可能在这次全国人大上再试一次。
发稿:2001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