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台湾大学教授李嗣涔:生命科学应包括特异功能与「灵界」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李立德(台北通讯员)台湾大学教务长兼电机系教授李嗣涔日昨指出,21世纪所谓的生命科学的定义,应包括生物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及“灵”的世界之研究。
这位半生研究半导体光电元件,美国史丹佛大学电机工程博士,自1988年以来一直是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国科会),及中央研究院,针对“气功科学研究及生物能场”计划之主持人,其研究方向,自初期的改变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的看法,转而追求生心灵的圆融,进而于1992年转向人体特异功能,到目前与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合作,从事意识微雕,意识生物工程研究,就两岸的研究经验交流后,有许多重大发现。
李嗣涔将历年来的研究报告及心得,汇整并出书,内容有手指的视觉,以脑波探视入定,以意念干扰电脑,气功与医学的结合等50项研究发现,已引起台湾生物科技界相当大的震憾。
李嗣涔认为,台湾近十年来高科技发展迅速,相对的人们在快速工业化生活脚步中,渴望身心灵的静宁,把禅修与管理结合,以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对企业向心力,做事的认真态度等等,以提高生产力的研究,也是配合工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
他回忆道,台湾政府于1988年,在当时国科会主委陈履安(陈诚之长子)主导之下,进行是项研究,而后中研院在李亦园院士研究计划中亦加入,前后已12年,共投入约300万新元,参与计划之专家学者逾百位,研究人力约300人。
国科会生物处开始推展生物能场(气功)的研究以来,每年平均提供600余万台币经费,支持5到15个研究计划,参与的研究人员,来自理工医农各个领域,如物理、电机、光电、地球科学、生化、生命科学、医学工程、中医、医学技术、神经科、精神科、内科、工商管理等等。
生物能场的研究方向,最初2年是以气功为主,举凡气功的本质,练气功对身体之影响如脉搏、呼吸、心脏血管功能、穴道电导、神经诱发电位等的变化,以及外气对病毒、细胞、动物器官之影响均列为研究之对象。两年以后,研究内容扩大朝向三个方向分别进行:
一、仍然是气功的本质及外气对病毒、细胞之作用,并扩展到高段气功所出现的人体潜能的研究。
二、研究穴位电检仪(傅尔电针)用于诊病的原理及其应用,其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经络原理的探索。
三、研究中医把脉的科学原理,找出它与血液循环之关系;并把它用来解释中医药诊病及治病的原理。
到1994年,研究的范围再度扩大,增加第4个方向,也就是养生的原理及应用,探讨传统气功、按摩、运动等对养生或治疗病患之效果,然后把这些养生法推广到社会大众。尤其自1995年3月1日起,台湾实施全民健保,要使这项制度成功,除了要降低疾病照顾之成本外,在积极层面要能推动全国保健运动(即养生法),促进全体国民健康的提升,减少罹患疾病之机会,才是治本之道。
西方早就研究通灵现象
据当年陈履安接受记者访问时透露,西方国家关于超能力这方面的研究,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188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几位教授,组织了“心灵研究会”(Societyforpsychicalresearch)专门研究超感观知觉的现象,这学会鉴于自古以来都有灵媒、通灵者及许多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与其在民间流传,不如以科学的方式来全面研究,于是首先要作案例的收集,这些案例不是随便就可例入的,是要有证人、证物的案例才值得学会收集。在二、三十年中,他们把许多的现象如“心电感应”、“遥感”、“透视”、“预知”等都做了广泛的案例收集。
另外,在冷战时期,包括苏联,美国,大陆,日本等国,都相当重视且由国家拨付大笔经费支持,因此他才主张此研究趋势。
http://www.zaobao.com/gj/zg0140.html
发稿:200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