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中国大陆各地旱情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报导】截至5月1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9亿亩,干枯690万亩,白地缺墒7940万亩,水田缺水1680万亩,因旱有1560万人、131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旱情达到九十年代以来之最。就目前看,旱情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河南省入春以来降水异常偏少,旱情急剧发展,冬小麦苗情每况愈下。全省大型水库蓄水量仅17·56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31·9%;中型水库蓄水量仅4·2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28·6%;2272座小型水库有979座干涸;全省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4米,110多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大部分中小河道断流。截止5月上旬,全省受旱面积5357万亩,占麦播面积的71·4%,其中2800多万亩严重受旱,235万亩旱死绝收,214万人和7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安徽省淮河几近断流。截止5月8日统计,全省春旱面积达4563万亩,严重受旱1340万亩,部分麦田开裂,42万人、28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江苏省至4月19日统计,各种在田作物受旱面积1965万亩,其中严重受旱514万亩,连云港和徐州等地已出现抗旱水源紧张局面。

  湖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春旱,据5月上旬统计,全省库塘蓄水仅81·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32·7亿立方米,800多座水库干涸,30多万口塘堰见底,江、河、湖泊的水位大大低于去年同期值,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200万亩,成灾1630多万亩,绝收245万亩,有236万人、1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北京市截止4月10日统计,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19·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7·7亿立方米,水库水位144·46米,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值。
  山东省截止4月中旬,已有1700余万亩农田受旱,重旱275万亩。
  河北省春旱面积达40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近一半。
  陕西省受旱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100多万亩重旱。


我国北方旱情仍在加剧

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旱情目前仍在加剧。昨天从安徽、江苏等地传来消息说,那里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航道断流、湖泊干涸、用水告急的情况。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旱情将使部分麦区减产。 在淮河流域,出现了50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自二月份以来,这个地区的降雨量只有17毫米,比往年同期减少近九成。连续几个月的持续干旱,使淮河主干区域的大片河床裸露,部分内河和支流已经出现干枯迹象;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告急。在安徽蚌埠市郊区,多数农民家里的水井已经打不出水,村民不得不到很远的城区去买自来水。 淮河水位目前已降至50年来同期的最低点,蚌埠闸等区域先后出现船只严重阻塞的情况。江苏盱眙航段近60多公里的航道水位降至今年最低枯水位,不足11.5米,较淮河正常通航水位13.5米相差2米。位于江苏境内的洪泽湖水位也大大低于正常通航标准,目前洪泽湖三条干线航道中,已有两条断航。 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这场旱灾已经使当地的小麦主产区大面积减产。由于长达90多天持续少雨高温,河南境内十余座中型水库接近最低水位,近千座小型水库已有60%见底。干旱高温迫使全省小麦收获期提前了3至7天。河北省因干旱造成的小麦减产也已成定局,专家介绍说,由于目前小麦已经到了乳熟期,今后几天即使再下雨对小麦的生长作用也已经不大。初步估算,河北将有3万多公顷小麦绝收,100万公顷小麦减产。山西省受旱面积达到232万公顷,由于灾情严重,目前当地正抓紧夏播工作,以弥补小麦减产造成的损失。

河南旱情报告

今年入春以来,河南全省大部分地区出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持续干旱天气。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20·3毫米,为多年同期平均值142·2毫米的14·3%,特别是信阳、驻马店、南阳、周江、平顶山、郑州等79个县市降水量偏少90%以上。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大幅减少,2272座小型水库有979座干涸,全省大部分中小河道断流,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4米。全省夏粮作物受旱面积达530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2795万亩,小麦旱死或基本绝收面积达260多万亩,而且每天旱死的面积以30万亩的速度增加。400多万亩旱秋作物因缺水而无法种植。全省255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日前,本报记者奔赴郑州、洛阳、信阳等灾区了解旱情,所经之处,水库干涸,池塘见底,河道断流,小麦枯黄……

中原大旱,牵动人心。汝阳:“第一次见到汝河断流。”今年1月份以来,汝阳县累计降雨10·1毫米,为有实测资料记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全县包括汝河在内的25条较大河流全部断流;18座中小型水库11座干涸,其余均到了死水位,无法发挥抗旱作用;679眼机电井因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米以上,其中430眼井无水可抽;105座提灌站因地表水源枯竭而瘫痪。小麦受旱面积达18万亩,占麦播总面积72%,其中4万亩已经枯死。全县14万农村人口和35万头大牲畜如牛、驴、马、骡子饮水发生严重困难。

从汝阳县城北门出城上山,是一段坑坑洼洼的土路,两边是沟沟卯卯的黄土地,厚厚的土灰“突突”“突突”地往上冒,路上遇见三三两两拉水的牛车、马车、拖拉机和担水行走的村民,地里的麦子黄了、枯了,比正常的熟麦矮了一大截。
在罗沟村,记者发现七八个村民正在干涸的河底排队,河底挖了一个大水坑,一位大爷正在刮水,一小桶一小桶地提上岸,他老伴扶着另一个桶按住皮管把水往大油桶里灌。大娘说,灌满这一大桶水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罗沟村现任支书杨双寒告诉记者:“村里300多口人吃水就靠这个水,为了吃这口水,啥活都干不成,老百姓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命。”

  在柏树乡布岭村,十几辆来拉水的拖拉机、牛车、马车依次停在土路旁,坡下十几米的沟底有一个较大的窖井,来自葛条盘、姚沟村的村民们担着水桶下坡、担水、上坡,一个来回约需半个钟头,一车水(其实就是一个大油桶,需7担水)光盛满水就得几个钟头。从葛条盘或姚沟到布岭村,往返7公里。村里告诉记者,葛条盘、姚沟村从4月13日开始发生饮水困难。柏树乡党委书记张红娃告记者,“这里吃水还不算难,最难的是康扒村总角,只能走路,上一个坡,下一道沟,得2个人牵着下,2头牛拉着上,就为了一桶水啊!”

  在柏树乡石门村山顶组,老人们担着空水桶守着三口枯井,他们走不动,只好等着几十米深的井底漫漫洇出水来。苍蝇围着井口乱飞,他们望着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旱塬故土,沉默着。年轻的晚辈们在四周的旱塬上割枯麦、栽烟叶、浇秧水,薄薄的,夕阳照在老汉们沟沟坎坎的脸上。70岁的老汉王帮杰回忆,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干旱,两三次大旱,但都没有这回干旱的时间长。他很伤感地说,“ 村里(20来户)卖了8头牛,种地没牛不中啊!”询问栽烟叶的人,说从山下担一担水上山得花1个来钟头,一担水只能浇20窝秧,一亩地种1200窝烟叶,光浇上一遍秧水一家人就得花好几天光景。记者发现,地里旱种下的烟叶苗长势不错,全靠水浇得好。大旱之后,这是山顶村人今年最后的希望所在。

从山顶村往南下坡,沿着干涸的河底,张红娃把记者送到了另一条干涸的大河河底,数百米宽的河床见不到一滴水,干躁的凉风吹来缕缕怪味,是干涸的大河的气味。这就是汝河。张红娃说:“我今年47岁,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汝河断流。”

在竹园乡刘坡村一无名的石岩泉眼处,记者目睹了这样的取水场面,村民挑着水桶从陡坡(坡度有六七十度)下到近100米深的泉眼处,刮出的水漂着浮物,混浊不清,下边的人还没有刮满半桶水,陡峭的山顶上又挤满了来刮水的人群,上下蹒跚,络绎不绝。放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提着空酒瓶、茶缸也加入了取水的队伍。村民李平安告诉记者,塬上168口人,80多只羊,因没有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姑娘们都远嫁他乡。据介绍,1991年这塬上曾投资2·1万元建了一处小型引水工程,但随着近年来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水工程水源干枯,村民只得再次拿起扁担、水桶到山下取水。

信阳:“这样的大旱我头一次见到。”

从1999年夏季以来,信阳市境内持续少雨、高温、多风,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信阳大旱”。据统计:全市650万亩农作物受旱,其中重旱460万亩,绝收69万亩,另有397万亩水田缺水,359座中、小型小库干涸,全市59万人饮水出现困难。从信阳市往息县、淮滨的公路上,沿途农民已开始大规模割麦了,麦杆摊晒在路上金黄一片,但没有丰收的气氛。息县曹黄村乡村民李继德不无沮丧地告诉记者,“去年遭了灾打不下粮,今年又不行,最多有四五成的收成。”他用铁耙扣拉着地上的大麦杆,几近颗粒无收,哪来的四五成收成?他解释说地里还没打下的小麦估计会有些收获。李店村一位正在割麦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前几天,高塘寨小组5头水牛旱死了。“用湿麻袋盖住牛背浇水,它还是不行,旱死了。”他说现在口粮已经不够吃了。“在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匀一点,吃稀一点。”许店乡丁寨村79岁的村妇刘桂英望着干裂的水稻秧田,唏嘘感叹:“这样的大旱我头一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