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廉儉 家教之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辛棄名【明心網】明朝天順年間,兵部尚書鄺野,剛出任陜西副使時,做事便很有聲望。
一次,他給父親寄去一塊紅絨,父親馬上原封不動地寄還給他,並寫信來責備他說:“你還沒做出多少對百姓有益的事,卻要拿這個東西,來玷汙我嗎?”從那以後,鄺野努力自省其身,更加廉潔奉公,一絲不茍。後來,他的官職被晉升到最高的品位。
還有一個官員,名叫朱裳,是沙河(今甘肅境內)人,嘉靖時期,出任浙江的布政使。他在私人住宅裏,不使用奴仆,自己親自操持家務,打操衛生。穿戴都是平常的衣物,飲食也是粗茶淡飯。
當時的人,都認為:朱裳的風範,是一般官吏都難以做到的。
後來,朱裳的父親調到此地任職,人們不無驚奇地發現:這位父親的儉樸作風,比他的兒子朱裳,更為高潔。父親的言談舉止,無一不在繼續的教育著兒子廉潔、嚴謹地處事待人。
由此可見,鄺野和朱裳二位高官的廉潔以及能集大成的品質,除了他們的天賦之外,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嚴明的家教。
真是令人尊敬的父輩!令人景仰的家風!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美德啊!
(事據明代郎锳《七修類稿》)
發稿:2009年8月18日
更新:2009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