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林生觀魚有所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程實

【明心網】林紓(1852-1924)是中國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現在介紹他寫的一則故事:

林生(指林紓自己,下同)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裏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窗口,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余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試著將肉幹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遊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魚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沈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

林生起先以為魚的離去,是因為都吃飽了的緣故。可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不住地晃動著,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又在爭食其它東西。

林生頓時想到: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必定先以魚餌為引誘,魚兒要想吃食,便同時吞下釣鉤。時間久了,魚兒便知道,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所以,那些聰明的魚兒,一發現有魚餌,便很快就逃跑了!

然而,那名利匯聚之所,難道沒有別一種“釣鉤”麼?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事據林紓《畏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