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大賽初賽塑百樣人物 中國古典舞千變萬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紐約報導)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北美區初賽8月22日在美國紐約市市政音樂廳(Town Hall)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專業選手們通過規定動作,顯示出紮實的技術、技巧;自選動作組合以繽紛的服裝登場,選手們充分利用中國舞豐富多變的舞姿,以嫻熟的身法和美妙的身韻,講述了天上人間的動人故事,展現出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一幅燦爛歷史畫卷。參賽選手是來自神韻藝術團的舞蹈演員、飛天藝術學院的學生和法國、澳洲、日本、臺灣、美國加州等世界各地的選手。
今天41名選手進入復賽,選手名單出爐後,大賽的評委、中國古典舞專家陳永佳和任鳳舞接受了媒體采訪,他們表示很高興看到這麼多選手都能以純正的中國舞身韻和身法表演,並展示高水準的技術和技巧。幾位參賽選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與這麼多高水平的選手共同在世界舞臺上競技,即緊張又興奮,大家都是為弘揚真正中國傳統文化走到一起。

少年組10號選手蔡翹楚表演的“飛天”。(攝影:伊羅遜/大紀元)
*技藝更精 身韻和身法更純
陳永佳和任鳳舞分別是去年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青年組的男女冠軍。 從去年參賽到今年任評委,陳永佳表示,從今天表演的情況看,今年的選手對中國舞特點的掌握均非常好,從技巧上看,不是戲劇與武打的動作,而是用舞蹈語言、身韻和身法去表現,他們塑造的人物也是多種多樣。這些較去年都是很大的進步。
任鳳舞說她亦有同感,“可以看出,選手們對中國舞和中國文化都有更清楚的認識與理解。看到這麼多選手都有這麼大提高,選手們的水平都這麼高,非常可喜可賀,相信他們一定會在下面兩天的比賽中更好地發揮。”

13號陳佳伶表演的“天女散花”。(攝影:伊羅遜/大紀元)
* 千變萬化的中國古典舞
初賽的選手們來自世界各地,除北美的選手外,來自臺灣臺北22號選手陳俊丞表演了“小武僧”,來自日本的44號選手鈴木智子表演了“仙女戲水”,來自澳大利亞的59號選手Ophelia Li和41號選手黃安琪分別表演“思故國”和“秀韻”,來自加拿大26號選手朱翔希表演了“天問”,來自法國69號選手黃志立表演了“凈土神遊”。
還有7號Lily Wang的“竹園倩影”,32號譚光迪則與小孩子配合演出的“父子行”,都是以雙人舞的形式演出。
選手們都充分利用中國舞豐富的表現形式,演繹的人物與故事穿越時空橫跨中國五千年歷史、人間天上,令人莊周夢蝶,疑今昔何年。人物的年齡跨度也很大,從幼童到七、八十歲的老者不一而足。

3號周曉表演的“蓮花仙子”飛旋飄逸。 (攝影:伊羅遜/大紀元)
* 盡現人物個性
少年女子組選手技巧輕盈、稚嫩純真;青年組選手則以更成熟的姿態出現,他們表現的人物從濁世清蓮、敦煌飛天、遊春少婦、大唐仕女到女俠、女將,充分表現中國女性善良、溫柔、端莊、靈動、秀美的品質;男子組的表演則以幹脆利落的技巧,盡展陽剛之氣,從帝王將相到世井野夫,從俠骨仙風到文人墨客,體現男子的質樸內涵和英武矯健的精、氣、神。
即便是同一蓮舞,也體現不同的個性,1號李茜婭表演的“靜蓮”靜中有動,氣韻相承;3號周曉表演的“蓮花仙子”飛旋飄逸;15號劉心怡的“潔心凈蓮”則以朝天蹬等動作突出白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堅韌。
李茜婭表示,很高興能與這麼多高水準的選手同臺競技,互相學習。

15號劉心怡表演“潔心凈蓮”。(攝影:伊羅遜/大紀元)
* 註重內涵的表現
評委任鳳舞說,此次選手更註重內涵的表現,例如一個男選手以筆為道具表現古代的書生,他不是單純為顯示技巧而做技巧,而是通過技巧來抒發人物內心的感情。
陳永佳說:“此次的演員懂得通過身韻與身法來表現文化的內涵,這與選手的修養有很大關系,比如觀眾可以通過以上的表演看出這是一位書法家,在揣摩如何運筆寫字時的復雜的思想活動。而另一個男選手表演的蘇武,則是用中國舞的各種高難技巧充分表現在西域放羊的這位老人,不辱使命而思念故國的心情。
56號選手詹怡靜說:“現代社會能看到純善純美的中國舞的機會太少了,希望大家都能來看明後天的復賽與決賽。”

青年組56號選手詹怡靜表演的“夢回大唐”。(攝影:戴兵/大紀元)

68號選手車星鎬在初賽中表演劇目“鼓躍神州”。(攝影:戴兵/大紀元)

61號選手吳巡天在初賽中表演劇目“執筆書懷”。(攝影:戴兵/大紀元)
發稿:2008年8月23日
更新:200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