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賽展現 技巧、領悟和心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新生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涵紐約報導)“現在的電腦音樂合成技術非常高,但為什麼不能取代人的演奏呢?因為人有靈性、有情感、有對音樂的領悟。”08年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評委謝佩蓉在談到本次大賽最大的特點時說。
將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紐約舉行的新唐人電視臺首屆“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是08年新唐人9大系列賽事之一,其目的是為給全球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專業水準的華裔鋼琴愛好者提供一個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華人對音樂的領悟並不比西方人差”本次大賽評委馬常子女士說,“當年(1955年)傅聰在波蘭獲得“瑪祖卡”獎,就是組委會特別獎勵他對(蕭邦)音樂內涵的準確把握。”(註:1955年,傅聰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獎,成為首位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

2008年新唐人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評委馬常子(大紀元資料室)
“本次大賽的目的是恢復古典的傳統藝術,所以選取了莫紮特、貝多芬、巴哈和蕭邦四位經典鋼琴大師的樂曲”謝佩蓉說,“其實西方最早的音樂都是歌頌神的,由音樂之父之稱的巴哈的作品也都是崇敬神的,這些音樂的展現力更加豐富,也比較容易看出選手的表現力。”
謝佩蓉表示,現代鋼琴選手的技巧比幾十年前有巨大的提升,選手達到技巧成熟的年齡也越來越小,但現代鋼琴的演奏有向過於註重技巧的方向發展。
“鋼琴的演奏技巧當然非常重要,但現在有些過於追求速度和力度,把鋼琴當成了一種打擊樂器。”馬常子說,“音樂是靠美的旋律感動人,給人心靈向上、升華的感受,凈化人的靈魂,不美的旋律不能感動人。”
“現在的電腦音樂合成技術非常高,但為什麼不能取代人的演奏呢?因為人有靈性、有情感、有對音樂的領悟。” 謝佩蓉說,“因此演奏者對音樂如何詮釋就成為本次大賽評判選手水平的重要指標。”

2008年新唐人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評委謝佩蓉(大紀元資料室)
“首先要忠實作品的原意,符合作品原本的風格;其次要看選手自己對這些曲目的理解。” 謝佩蓉說,“選手演奏的過程其實也是展現其個人心靈、人品、修養的過程。”
“我接觸過一些經常參加比賽的選手,他們的待人接物和成熟程度與同齡人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加拿大新唐人系列大賽總協調人江帆博士說,“參賽本身對選手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格、技術、閱歷成熟的機會,如果發揮的好還能獲的1000到10000美元不等的獎金,希望選手的親屬們能給他們爭取這種機會。”
8月22-23日“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將在臺灣國立臺南大學雅音樓舉行初賽,10月31日至11月2日將在紐約The Town Hall Foundation舉行復賽和決賽。更多信息可在http://piano.ntdtv.com/cs/網站上獲得。
發稿:2008年7月2日
更新:200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