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康熙大帝孝名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覓真

【明心網】康熙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順治十年(1654年)生,八歲(1662)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成就了大清朝歷史上的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據《康熙起居錄》載:康熙十年(1672),康熙帝祖母孝莊文皇後(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布爾布泰,得知塞外有一處盛名遠播的溫泉──關外第一泉,對洗浴老寒腿(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神奇。向康熙皇帝提出要到溫泉去洗浴老寒腿,帝欣然同意。並速派內務大臣海喇孫及太子少師和碩額駙耿昭忠,前往赤城湯泉修建行宮。行宮上下兩層各三間,樓上為供太皇太後休息的寢室,樓下“鑿石為盆”,“明渠引水”,供太皇太後洗浴。

行宮建好後的第二年,康熙十一年(1673)正月,康熙皇帝親率大臣陪祖母太皇太後鸞駕出德勝門,越八達嶺,徑懷來衛,過長安嶺,歷時六天,於二月初二日抵達赤城溫泉(又名湯泉)行宮。據《赤城縣志》載:“康熙十一年正月,上出居庸關奉太皇太後幸溫泉行宮。”一路上,每逢險徑,康熙皇帝都要下馬為祖母扶輦而行。過懷來城東浮橋時,帝怕橋不堅固,先親自上橋驗示,然後再讓祖母的乘輦通過。行途中,每逢城堡需下榻或用膳時,都要親自侍奉祖母。太皇太後在溫泉洗浴五十一天,康熙帝無論駐蹕何處,道路崎嶇,春寒料峭,每天都要到湯泉給祖母請安,有時一天要請安兩次,往返六十余裏,足見康熙帝的仁、孝之心。《康熙起居錄》的筆錄官不無感慨的說: “皇上天性純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帝在駐蹕溫泉時,題寫著名七律詩《溫泉行》一首,全詩一十六句,其中開頭和結尾的一句是:“溫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遙自丹沙生。……歲時來往護仙蹕,點筆為賦溫泉行。”

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康熙帝帥六師再次親征噶爾丹。當路過赤城時,為懷念已去世的祖母,又特作七律《赤城》一首。詩曰:“慈宮曾此駐溫泉,輾轉依稀廿五年。今日征途冰未解,當時凍嶺雪還全。漸近邊關風土別,長驅旌旆嶽山連。孤城寒重深宵靜,敢蔔龍沙奏凱還。”

康熙帝不但對祖母孝順有加,而且還愛民如子。在赤城駐蹕期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距縣城南二十余裏有個村子,土脈貧寒,產糧甚少,聽說皇帝要路過此地,百姓們便跪在當路攔住皇帝騎的馬,要求免除官糧和賦稅。康熙帝聽後當即下旨免除,後來百姓將村名改稱“攔馬站”。

康熙帝又行走十余裏,見路邊有一村莊,眾不知何名。這時帝見一老翁手牽一幼童從村中走出,當即命名此村就叫“老幼屯”吧。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乃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古人歷來都把“孝”字放在第一位,“百事孝為先”。為守孝悌之人掛匾稱頌,父母逝,為人子者要守孝三載,就連朝廷離不開的文武大臣亦不例外,萬歲爺也得恩準。康熙大帝更是為我們留下了孝悌之楷模。

談古論今,今之世道,不言而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