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龍袍的內涵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代龍袍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戴東尼

【明心網】中國古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龍袍是吉服的一種,服上繡紋以龍為主,故得此名。龍袍的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龍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普通吉慶宴會、朝見臣屬時穿的服裝,也是我們最常見的皇帝服飾。 漢文帝劉恒穿的龍袍第一次采用黃色,這種顏色一直延用到明清。據明代的地方志集《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歷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真正的龍袍傳世不多,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制成的龍袍。

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征著高貴及神聖而不可侵犯,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有九條龍。從傳世龍袍實物來看,四條正龍往往繡在龍袍最顯要的位置--前胸、後背和兩肩,在前後衣襟部位各有兩條行龍,這樣前後望去都是五條龍,寓意九五之尊。正龍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龍紋--龍身盤旋,頭居其中,正視前方,姿態威儀無比。這樣,前後總共只有八條龍,與文字記載不符,缺一條龍。有人認為還有一條龍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確實存在著,只是被繡在衣襟裏面,一般不易看到,要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為九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除了這九條主龍外,在龍袍的腰部、袖口、雲領上也繡有龍紋,不過體態較小而已。另外,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這寓意福山壽海,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同時也隱含了"江山一統"和"萬世升平"的寓意。

皇帝的服飾上繡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除了龍紋,還有鳳紋、富貴牡丹紋、吉祥八寶紋等等。在龍袍上的龍紋之間,多繡以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龍、鳳紋向來是帝、後的象征,除了帝、後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圖案是中國圖紋中出現的最高統治者的專有紋飾,只應用在帝、後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五彩雲紋是龍袍上不可缺少的裝飾圖案,它既表現祥瑞之兆又起襯托作用。紅色蝙蝠紋即"紅蝠",其發音與 "洪福"相同,也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

一些王公大臣的衣服上也有龍的紋樣,但和皇帝用的龍是不同的。龍袍專供皇帝穿著,其他官員是不能隨便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但在穿著前必須挑去龍的一抓,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為明朝官員的常服。皇帝的衣服稱龍袍,臣子的衣服叫蟒袍,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龍和蟒的區別有很多種說法,比如:龍是五爪,而蟒卻是四爪、三爪或幹脆就沒爪,另外,龍頭上有角,而蟒卻沒有。這些差別雖然細微,但身份的差別大不相同。龍袍上的紋樣以及所在的位置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許多紋樣只限於皇帝服飾之上,這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

──轉自第57期《新紀元周刊》專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