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司馬光的“德才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山西夏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為官四朝,主持編纂了中國第一部通史《資治通鑒》,他是儒學教化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看來,據人的才德情況,大概可劃分為:才德兼備的叫做“聖人”,才德全無的叫做“愚人”,德行勝過才能的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的叫做“小人”。在選人用人時,司馬光觀點是必須重用聖人、君子,倘若無聖人、君子,寧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究其原因,司馬光認為,由於君子擁有才能可以行善,而小人擁有才能,會用以作惡。愚人想作惡,但由於才智不全不能得逞,而小人智謀足以實現他們的奸詐,勇力足以達成行暴,等於虎添雙翼,它們危害之大無與倫比啊!

司馬光進一步闡述道,有德行的人被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被眾人喜愛。然而尊敬的容易疏遠,而喜愛的卻容易親近。所以作為考察者,大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忽視了他們的德行。自古以來,國中的昏君、奸臣、家庭的敗子,大多是才華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至於造成國破家亡的太多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殷紂王、周幽王、隋煬帝等都是有才無德、禍國殃民的小人。

特別是殷紂王,資質聰穎,見聞廣博,勇力超常,能夠空手與猛獸格鬥,但是他卻文過飾非,拒絕納諫,怠慢天神。自我炫耀,認為整個天下所有人的本領都在自己之下。因此他殘忍兇暴,炮烙忠良,剖腹驗胎,敲骨檢髓,活摘其叔心肝。結果四方諸侯和民眾都背棄他了,終於被周武王伐滅,國亡身焚,為天下笑。

由此司馬光一再重申,選君用臣,必須將德行置於首位。

據《宋史--司馬光傳》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