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修養與脾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現代人強調學歷,忽略修養。一個人即使念一百個大學,學到的也只是工具而非人生。

工具沒有品格,也不會給人帶來品格。然而人做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品格,譬如耐心、真誠、勇敢。工具在品格的指引下能幫人做一點事情。

人生樣樣都好,有一處遺憾,就是愛拆自己的臺。拆臺的時候往往情不自禁,拆了之後愛以英雄自命,拆過了以為是別人所拆,拆一回不夠還要拆個精光。這一件事叫“發脾氣”。

發脾氣沒什麼科技含量。人剛生下來握拳哭啼,表示要發脾氣了。而後長大成人,帶著一腔脾氣遊走四方。有人視脾氣為大敵,鎖之心底。有人把脾氣看成豪傑標簽,像噴嚏一樣時不時打一下,求痛快。如果為官,脾氣發過之後,眾人雖諾諾,但沒一個人不在心裏罵他。孟子言:“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 故而,古人把修養放在學問前面。沒修養,學問再好也沒用。按現在的說法,學問,包括博士技能都是學來的,屬於意識層面。而脾氣是養來的,屬於無意識層面,它專門跟意識作對。

一般說,發一發脾氣顯得有個性,也有人喝彩。發脾氣之前,也占著一點理。但脾氣一發出,什麼都化為烏有。

人最難得的不是能力而在修養。修養最難的是磨練脾氣,百煉鋼化繞指柔。能“耐”住煩,難於上青天,而成功是耐出來的。有正義感,有良知,甚至有脾氣而自制,人生可能已經成功了一半多,剩下一小半,不過讀讀書,做做事而已。

不光做事,連養生都與修養相關,《中庸》稱“大德必享其壽”,就是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