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放手,就有桃花源:活出意義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遊乾桂

【明心網】盧梭說過:“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不是那些富有的有錢人,而是對生活有所感受的人。”

最美的人生,當不止是活得有錢,而是活出真實有味的意義。

蟄居的這些年來,我理得一些哲思,發現人生最該學的並非知識、技能、學位,而是學會過生活,它是一門大學問,卻未寫在書中,你會過生活嗎?

儒、道兩家的生活哲思其實有所不同,我們的教育以儒為主體,強調剛健有為,入世進取,巧取豪奪,登上高峰,我的人生上半場堪稱是儒,相信書中自有黃金書,書中自有顏如玉,寒窗苦讀必得功名,於是出世拚搏,巧利營私,內聖外王,奢想治國平天下,只是弱名路上走一回,鬧一鬧,才發現全盤皆錯,人生不僅如此而已。

中年入禪,喜歡道家,陰柔順達,潛隱退守,自然無為,少私寡欲,貴柔守慈,逍遙放達,乍看似退,其實有進,仿佛是失,其中有得,眼前是空,其實是有,超越了現實的人生困境,清心自在做如來。

兩相比較,差異頓現;前者活成一部機器,後者是人,前者替他人而活,後者為的是自己。

生命的意義真的很重要,有些人貪得,卻身富而心貧,有些人知足,身貧卻心富;有些人居高,但形逸而神勞,有些人處下,形勞而神逸;只是談山林之樂者,未必得其趣,厭名利者,未必盡忘。其間的哲思,有待人人想一想。

舍得一詞變得更有味,舍,未必全舍,而是知所舍與不舍;錢財,舍,但美的事,不舍。

觀點有如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添一滴;處危者,如木之將折而未折,切忌再施一力。
得,亦復如此,該得便得,不該得便放。

不該得而得,則煩。
該得而不得,便勞。

七正經三分愚是我的處世原則,不必樣樣精明,亦不必事事精通,不失便是得,何苦處處得。

我絕非不耕而,不織而衣之徒,只是智者不與命鬥,該讓的,便讓它一讓何妨;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臘令人心發狂呀,這個叮嚀,我也切記於心了。

也許讀者看我,已然舞蝶弄蜓,忙中有閑,閑中有忙;落花飛絮,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天人合一,事實上,我僅僅活出一種意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