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獨自等待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在非洲的斯威士蘭,我工作的醫院坐落在漂亮、陡峭的萊邦博山的頂峰。在這裏,人們為了看病,常常得走40公裏或更遠。

每天早晨,醫護人員搭上一輛小卡車或大蓬運貨車,到那些極度貧困且急需醫療服務的社區為人看病。每次出發前,我都會買一些土豆、胡蘿蔔和蘋果,給我們遇到的人。在非洲,醫療服務不僅意味著提供藥物,也意味著提供食物。我常常會準備好一袋糖果,分發給在社區裏遇到的那些可愛的孩子們。

那天,我們來到一個孤兒家庭。在斯威士蘭,這樣的家庭有15000多家。在那個用木頭搭成的棚裏,我們發現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有著一雙又大又亮的灰褐色的眼睛。她的名字叫坦茲爾。我從袋子裏拿出一顆糖給她。她用當地的方言對我說了一句話。“醫生,能再給我一顆嗎?我要給我的妹妹。”同去的護士為我作了翻譯。“當然可以”,我又給了她一顆。為一個肺結核患者做完治療後,我們按原路返回,經過坦茲爾家的門前,我們向她說再見。讓我們奇怪的是,坦茲爾沒有吃我給她的第二顆糖的意思,而是把它留著。護士說:“這小女孩真聰明,她為自己要了兩顆糖。”接著她又問了坦茲爾幾個問題,我們都被深深地打動了。

坦茲爾今年7歲。兩年前,她的父母像這個國家的很多人一樣,雙雙死於艾滋病。父母雙親的去世帶給坦茲爾無盡的傷痛。可是,災難常常結伴而行。父母離她而去的當年,坦茲爾與自己的妹妹失散,當時她的妹妹才3歲。坦茲爾再也沒有見過妹妹。此後,不管誰給坦茲爾任何東西,如果不是給她兩份,她都不會接受。兩個胡蘿蔔,兩個布娃娃,兩顆糖,一個給她自己,一個留給很可能已不在人世的妹妹。事實上,在坦茲爾居住的小木棚裏,我們看到了她收集的一堆舊東西,她希望有一天,她能把這些東西都給她的妹妹。

我的一些朋友曾對我說,當他們看著非洲的這些孩子時,不知為什麼,總會覺得這些孩子與我們的孩子不同,他們好像感覺不到痛,同樣也感受不到愛。我也一直有相同的看法。但認識了坦茲爾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現在我堅信,這些孩子的痛更深,愛亦更深。

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被坦茲爾的故事深深地震撼著。回到住所後,一些同事告訴我,在斯威士蘭,像坦茲爾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都在各自等待著他們生命中同樣重要的人。有的是自己的父母,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是祖父母。這些孩子都已經很長時間未與他們相見。雖然這種獨自等待是一種煎熬,但我仍然相信,在這種等待中,孩子們都不是孤單的,因為有同一樣東西一直陪伴著他們,那就是每個孩子居住的小木棚裏放著的,他們一直收集的,準備有一天給自己親人的一堆或大或小的舊東西。

我想起了一首古老民歌裏的一句歌詞:“當我們饑餓時,愛能讓我們活下來。”我祈禱上天,這句歌詞能在坦茲爾,在其他很多像坦茲爾一樣漂亮的小孩子的身上實現。

(《百花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