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回歸自然:詩情畫意的中國園林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揚州個園 秋石

◎林泊

【明心網】中國園林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且具有燦爛的藝術成就。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

中國園林早在周朝周文王時就有了建宮築苑的歷史記載。當時的“靈囿”就是早期的園林著作。嗣後源源不斷的在各歷史朝代中流傳並有了很大的發展。幾千年來流傳到今,中國園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邃的內涵,一直為近代人們鑒賞、頌揚、弘傳。

實際上中國古典園林的誕生是具有其歷史背景的,她和中國的山水畫、中國的詩詞及中國的傳統藝術等同出一輒。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在佛、道、儒為主的傳統文化引導下產生的。簡而言之就是信神的文化,也就是神的文化。

這種傳統文化引導人們信神、崇神、敬神、行善。相信輪回相信善惡有報,更相信世上的一切都是由高層次的佛、道、神掌管和安排。而人生之意義在於回歸自然,返本歸真。所以古人尤其是當時的士大夫、文人、雅士追求超塵、脫俗,寄情自然山水更憧憬仙山瓊閣詩情畫意。這些文人雅士的生活情操表現的是內心恬靜淡雅、浪漫飄逸、樸實無華。向往的是遨遊名山大川享天地之靈氣或藏身於深山老林中過隱居的生活,修心養性追求早日成仙得道,修成正果。

古人在遨遊名山大川中領略大自然的薰陶,把在自然中生活中的感受,體現在文字中則成為詩詞;體現在繪畫中就成為中國山水畫;移植到有限庭園空間中就形成了中國園林,實際上就是將宏偉秀麗的河山用寫意的方法再現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成為中國園林。

如《園冶》一書所寫“多方勝境,咫尺山林”。“峭壁山者,靠壁理地,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文,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園窗,宛然鏡遊也”。又如《計成》一書在序中曾述“……合喬木參差山腰,盤根嵌石,宛若畫意”。以上描述實際上就是自然山水的縮影,故古典中國園林其本身就是回歸自然,天人合一。

北海靜心齋

蘇州 獅子林石林

蘇州 獅子林臥雲室

清代錢泳曾指出:“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例如,承德避暑山莊“萬壑松風”其建築群為古松所環抱,遠處的巖壑做陪襯,每當風吹松林時而發出瑟瑟聲浪。鑒於這種意境,深深感動了康熙,使其提筆詩云:“雲卷千松色,泉如萬籟吟”。

承德 離宮萬壑松風

在中國古典園林景觀中,常用匾聯的題詞來破題。如“網師園”中的待月亭其橫匾為“月到風來”,它用了唐代詩人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 ” 秋夜在此賞月,將會深深感到盎然的詩意。

蘇州 拙政園扇面亭平面

蘇州 拙園政扇面亭

再如“拙政園”西部的扇面亭,僅設一幾兩椅,借用宋代大文人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佳句抒發一種高雅的情懷和意趣。也就是所謂的“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或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具有自然山水的形式美,而且還提升到高境界的詩情畫意中。

宋代文人蘇軾在評王維(字摩詰)時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詩情與畫意總是緊密相聯不可分割,其畫意是人之感官所感受,而詩情是人心靈所反映的情懷和境界。眾所周知人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能夠識別色、聲、香、味、觸五境,但在此之外高的更高的“境 ”,只有靠“悟”,只能是通過正法修煉提高層次方可領悟得到,中國古典園林恰恰具有更高的內涵和境界。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