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抱佛腳”的典故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子羽【明心網】“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諺語,通常是被用在批評平時不努力的人,事到臨頭才倉皇補救。那麼,“臨時抱佛腳”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在南方有一個國家,舉國上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據說有一位罪犯觸犯王法,將要被判死刑,罪犯跑到寺廟裏抱著佛腳悔過,並表示今生願意剃度出家為僧,以贖滿身的罪惡,於是官員赦免他的死罪。後來該國的和尚來到中土傳經,也就順便將“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這句話傳入中國了。
還有另一個相關的趣事:相傳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告老還鄉,有一天,他和幾位鄰人閑聊,其中引經據典時還提及佛經,王安石便有感而發的說:“我老了,應該得去跟和尚作伴了。”於是說了一句古詩“投老欲依僧”;旁人聽完接著說了一句諺語“急來抱佛腳”。
當時,王安石聽了有些不悅,旁人馬上進一步解釋說:“第一句去‘投’(頭);第二句去“腳”,就成了“老欲依僧,急來抱佛”?豈不是一個妙對嗎?”語畢,包括王安石在場的人聽了,都不自覺地莞爾一笑了!@
發稿:2006年6月22日